寇的拼音:kòu;和部首:宀。
“寇”是一个汉字,通常用作名词,指的是敌人、侵略者、贼寇等。在古代,寇常常指的是侵扰边境、掠夺村庄的敌人。而在现代,这个词汇更多地被用来泛指罪犯、歹徒、恶人等,或者用来形容一些侵犯性、破坏性的事物。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寇常常指的是边疆的敌人,他们可能是外族入侵者,也可能是内乱导致的叛乱分子。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寇乱时期”,比如三国时期的黄巾之乱、五胡乱华时期、十国乱世等。这些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社会动乱、战乱不断的时期。
在《史记》中,有关于“寇”的记载。例如《史记·白起吴起列传》中记载了白起和吴起两位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在剿灭匈奴等北方寇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古代中国抵御外寇的英雄。
在现代汉语中,“寇”这个词语常常用来指代犯罪分子,尤其是那些恶势力,例如盗匪、歹徒、强盗等。他们侵犯他人的财产、生命和安全,危害社会的安宁。在法律体系下,这些犯罪分子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另外,“寇”这个词语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也常常出现,用来形容某些侵袭性的事物。比如,在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有“黛玉千方百计阻止宝玉,宝玉始终不可改变。那真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寇”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黛玉难以阻止宝玉的决心和行动。
总的来说,“寇”是一个非常古老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汉字,它既有着古代战乱时期的历史记忆,也在现代社会中用来指代犯罪分子,具有丰富的语境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