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最新解释:根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
这一成语在使用时极容易出错,往往误用为“如同自身感受到的一样”,没有注意到本成语的“感”(感激义),所以它应该用于“代人感谢另外一个的恩惠”。但现在生活中误用太多,词典改版时收录新语意,即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
示 例1:孩子年纪还小,远离家门去北京读书,承蒙周老师悉心照顾,在此作为孩子的爸爸,我感同身受。
示 例2:读完这篇小说,我被这其中的人物命运深深的震撼了,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让我感同身受啊。
示 例3:此时,被压迫妇女的悲惨遭遇,使赵盼儿感同身受。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最近,中国的记者们在介绍抗震救灾的时候,都经常“感同身受”这个词,例如“我们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却与灾区人民感同身受”。如果抛开其他因素来看,这些文章都是很感人的。问题就在于,“感同身受”这个词用得不合适。
“感同身受”到底是什么意思?“感”就是感激;“身”就是亲身。“感同身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这句话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虽然记者们经常说“灾难也是一笔财富”,但那毕竟是文学用语,浪漫主义色彩太强烈了。可以想像,房倒屋塌、家破人亡的灾民们,真的会对地震心存感激吗?
不光是记者,老百姓用错“感同身受”的事例更多。所以有些新出版的工具书把所谓的“新含义”也收录进去了。记者理应是世界上最严谨的人之一,不应该盲目跟随这种很不科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