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提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有限的一生中,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是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孩子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良好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非智力因素日益重要。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好,则学习自觉性比较高,学习认真,学习效率高;学习习惯不好,则学生自觉性差,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自然就不会学习。
我们临江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而且留守生多,大部分家长都长年出外打工,他们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强,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只让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不重要,有的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都过于溺爱,因此,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禁锢,不少教师也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是一味追求高分,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手段,例如“满堂灌”、“题海战役”、“批评加教训”等,使不少学生养成了上课开小差、作业潦草,撒谎逃避等坏习惯。
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使学生认知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1.习惯: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2.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学习效果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习得,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将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在研究好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
三、研究的依据
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农村小学生因许多因素,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2、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家洛克
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3、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章节明确指出:小学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
四、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对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
2、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探索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巩固发展。
五、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运用课内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
2、开展课题组教师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
3、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4、探索提炼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临江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并将一(1)班、二(1)班、三(2)班、四(2)班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验班。
2、研究方法:
⑴.调查法
课题开题前,设计问卷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情况,教师和家长的能力、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还要了解与学习习惯培养有关的理论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⑵.个案分析法
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个案材料的积累、分析,进行个别指导。
⑶.行动研究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3—2011.11)
1、成立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确立研究课题,拟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
3、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不良习惯的成因。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12——2011.7)
1、修改课题方案,启动研究,指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
2、运用个案分析法 、行动研究法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究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提炼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8——2011.12)
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收集整理论文、案例,编印成集,准备结题活动。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 进行了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并作了具体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课题组在第一阶段进行了问卷、座谈、走访等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先通过语文、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了3个班的学生,按照事先拟定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来每个班又组织五名学生个别座谈,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如下:
1、学习习惯的基本状况
(1)学生的认知状况。所有的学生都想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但限于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只有10%的学生能较好地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二年级20%能够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四年级的学生占的比例稍多,有55%的学生明确其重要性,但未必有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
学生都能说出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说明他们具有了辨别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67%的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还没养成,也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然是长期的和反复训练的过程。
(2)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①作业习惯比较差
能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的学生不多,很随意,特别是握笔出现了一些怪姿势,如:三指头掐笔,笔杆向前倾或竖得笔直笔直,大拇指压住食指,中指用力顶住笔杆的地方竟到了第二个骨关键处,发倒笔的现象严重,写出的字迹不能达到匀称、端正、美观的效果。
做作业时,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耗时长,做一会儿,“玩”一会儿,不能一次做完,效率不高,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包括考试也一样。
②认真倾听、做笔记的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习惯是很好的,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只顾自己想发言,而不听他人在说什么,以至于自己站起来回答的与前面某人回答的一模一样,他都浑然不知,说明没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做笔记的自觉性很差,几乎一半的学生没有预习笔记、听课笔记,老师不说“请做笔记”就不知道动笔。
③积累的习惯还没普遍养成
“新课标”对积累提出了要求,可是,不仅只有部分教师重视这一习惯的培养,而且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只重视课内积累,不重视课外积累;只重视课后积累,不重视课前积累;只重视书面积累,不重视读、诵积累;只重视积累的形式,不重视积累的作用。
④阅读的习惯存在问题
有些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读课本外,几乎没有读其它的书。学生普遍默读速度太慢。80%的学生朗读不自信,错误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有感情地读。学生对精读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不明确。
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总是等待老师提要求或一起上新课。即使少数学生有课前预习,也只是读读课文而已,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而且越“鼓励”越不愿意举手。
⑤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
许多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参加学习活动,一旦老师把注意的视线转向别的学生,他就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回家后,由于农村父母文化层面低,农活多而杂,又由于很多学生是留守生,父母根本无法面对孩子的学习,所以回家后的学习更是不自觉,甚至滋生了很多毛病,比如:撒谎、搪塞等。
2、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对孩子学习的投资少。家长的认识水平低,例如:给孩子买课外书觉得浪费。家长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示范,例如:很少有家长读书、看报,回答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孩子在思想上走入误区,不能正确引导,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另外,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更大,我校六(3)班49人中,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有11人,占22.4%;父母中只有一人在身边的有13人,占26.5%。这些缺少父母关心的学生中,有5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跟老师的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①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③有的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的要求不明确,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④有的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⑤教师的培养措施不多,效果不是很好。
(3)社会和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好的作用。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吃苦的精神,他们不懂得该如何听课、写作业,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二)制定了《临江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及培养目标》,师生明确了其目标和内容。
选定了研究的课题后,学校认识到要让课题研究有实效,教师和学生在懂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学习习惯培养包含的内容要求和应达成的目标。为此,学校通过教师专题会进行学习讨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课题组综合各方面情况,研究制定了《临江小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及培养目标》,并把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求打印成学习材料,发给每名教师,要求能铭记于心,随口能讲;还通过主题班会和学校的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宣讲,要求学生熟记习惯内容,明确习惯要求。(《临江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具体内容见附表1)
(三)探索归纳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1、学校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策略。
许多专家常说: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是一把手工作。其实是说课题研究要学校校长重视,只要校长重视研究,积极组织安排好研究活动,课题研究一定是有效的。我们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积极从学校管理上采取措施,真抓实干,形成了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管理策略,确保课题有序有效的进行。
(1)健全制度重培养。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学校制定并健全了课题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临江小学教科研工作制度》其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的工作氛围;《临江小学课题组研究制度》中要求课题组教师和实验班教师定期参加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每次活动态度认真、积极,并按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进行交流,以提高研究实效的目的;《临江小学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临江小学教科研积极分子评选办法》目的是为了激发全体教师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踊跃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取得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
除了以上的一些管理制度,我校课题组还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研究制度》、《课题组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另外,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例如开辟各种评比专栏,给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每周送一朵小红花,每两朵红花送一张笑脸,每三张笑脸送一面红旗,一学期下来,比一比谁的红旗多。以此作为评价优秀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评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教学常规重培养
备课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案中要有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不同的学科培养习惯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将教案中是否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作为评定教案优、良、中、差的指标之一。
上课要求: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注意规范学生读书、写字、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下课铃响,老师应提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所需的书本。
评课要求:对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在评价时,要将在课中是否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否有习惯培养的指导,作为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作业批改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应从学生答题的正误、书写、格式三个方面进行批改评价,并时常配有简单的文字、图案进行鼓励,改变过去只用“√”“×”作为评价的简单做法。
我们知道过程决定结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了全面渗透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了全体教师的重要任务。
(3)班级管理重培养
班级是习惯培养的主要阵地,学校对各班级提出要求:
班会活动课管理:要求每班每学期开展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不得少于八次,由政教处定时检查,并与每月评选“优秀班级体”挂钩。
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校做到了“三结合”:背诵歌谣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领导、教师监控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相结合,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与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不断强化训练,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 优化环境重培养。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环境是丰富的育人资源。我校努力构建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全校师生在享受美丽的环境的同时,陶冶情操,“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和思想。
学校利用现有条件,在校园围墙上、教学大楼的墙壁上都写上了体现学校办学的理念和习惯培养主题的标语。优美的文化长廊、活动展板上,一段段文字描述,一幅幅人物画面,展现着学校学习习惯培养的思想,张扬着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榜样力量。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打造教室氛围,营造培养环境。学校要求各班教室的布置各具特色,营造学习习惯的培养氛围。文化专栏丰富多彩,墙面标语激情洋溢,卡通图案妙趣横生,有关于书写展示的,有关于作业评比的,有关于背诵课文的,有关于上课倾听的,有关于阅读积累的……每个内容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而且年段培养目标的特点非常突出,低年级有“把红花带回家”“我进步、我快乐!”“我最棒!”……中年级有“品品擂台” “纤纤秀场”“勤积累、巧运用”“一朝习惯、万事易办”……高年级有“墨香台”“我采撷的”“如蜂采密多积累”“今天你提了几个问题?”……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无疑像一针针催化剂,鼓舞着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