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古代汉语中的副词

古代汉语中的副词

依据古代汉语副词的意义,可以将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表态副词、谦敬副词六类。 扩展资料

 1、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程度。可分为三种:

 (1)有的程度副词表示某种情况的最高程度。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最”、“甚”、“极”、“绝”、“殊”、“太”、“尤”等。例如:

 ①群臣争功,岁余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史记 萧相国世家》)

 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论积贮疏》)

 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嫪毒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史记 吕不韦列传》)

 ⑤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 赵策》)

 ⑥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史记 主父偃列传》)

 ⑦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史记 张丞相列传》)

 (2)有的程度副词表示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愈、益、弥、加等。例如:

 ①承相发病死,错以此愈贵。(《晁错传》)

 ②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勿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史记 李将军列传》)

 ③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 孔子世家》)

 ④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 梁惠王上》)

 (3)有的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较轻。这样的程度副词有“差”、“少”、“略”、“颇”等。例如:

 ①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后汉书 光武纪》)

 ②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 赵策》)

 ③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 项羽本纪》)

 ④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

 2、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范围的副词。可分为两种:

 (1)有的`表范围的全部,如“皆”、“尽”、“悉”、“悉”、“举”、“徧(遍)、“咸”、“毕”等。例如:

 ①盎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皆争为死。(《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②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 项羽本纪》)

 ③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叔孙通列传》)

 ④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 梁惠王下》)

 ⑤公疾,徧赐大夫。(《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

 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2)有的表全部范围中限定的一部分,如“唯”、“独”、“但”、“仅”、“第”、“特”、“直”、“徒”等。例如:

 ①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 泰伯》)

 ②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③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量见老弱及羸畜。(《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

 ④至秦,焚书,书散亡益我,于今独有士礼。(《史记 儒林列传》)

 ⑤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史记 儒林列传》)

 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 梁惠王下》)

 ⑦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孙子吴起列传》)

 3、时间副词:用在动词谓语前或句首,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以及与时间有关的各种情况。可分为四种:

 (1)表示动作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有“既”、“已”、“尝”、“曾”等。例如:

 ①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传》)

 ②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史记 蒙恬列传》)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④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记 袁盎传》)

 (2)表示动作将要发生的时间副词有“将”、“且”等。例如: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则必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 公孙丑上》)

 ②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史记 李将军列传》)

 (3)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时间副词有“方”、“正”、“适”等。例如:

 ①上方踞床洗,召市入见。(《史记黥布列传》)

 ②禹梦车骑声正讙,来捕禹,举家忧愁。(《汉书 霍光传》)

 ③此时鲁仲连适游赵。(《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

 (4)表示动作终究发生了的时间副词有“终”、“竟”、“卒”等。例如:

 ①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②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竟亡秦。(《史记 陈涉世家》)

 ③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张释之列传》)

 ④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之乱废。(《龚遂传》)

 4、情态副词:表示强调、估量、推测的副词。可以分为两种:

 (1)表示强调或认定的情态副词,常见的有“固”、“必”、“诚”、“信”等。例如:

 ①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许行》)

 ②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韩之战》)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 廉蔺列传》)

 ④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吕氏春秋 爱类》)

 (2)表估量、推测情态的有“盖”、“殆”等。例如:

 ①玉之言盖有讽焉。(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 诸葛亮传》)

 5、否定副词:表示否定的副词。常见的有“不”、“弗”、“毋”、“勿”、“未”、“非”等。例如:

 ①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鞍之战》)

 ②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韩之战》)

 ③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 公孙丑上》)

 ④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 梁惠王上》)

 6、谦敬副词:用来表示自谦或尊人的副词。可以分为三种:

 (1)表示尊敬别人的谦敬副词常见的有“请”、“敬”、“幸”、“谨”、“蕙”、“辱”等。例如:

 ①为之请制。(《郑伯克段于鄢》)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

 ③臣从其计,大王幸赦臣。(《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 平原君列传》)

 ⑤君惠吊群臣,又重命。(《国语 晋语》)

 ⑥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司马迁《报任安书》)

 (2)表示自谦的副词有“敢”、“伏”、“窃”、“忝”、“愚”等。例如:

 ①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请见。(《城濮之战》)

 ②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相宜称。(《汉书 文帝纪》)

 ③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④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 魏书 三少帝纪》)

 ⑤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