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态文言文解释

态文言文解释

1. 文言文解释

用我仅存的一点语文知识和记忆力,帮你把他们解决掉。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出自《爱莲说》周敦颐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出自《劝学》荀子

利用船只外出的人,(也许)并不会游泳,但可以横渡江河。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前辈道德、声望高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出自《过秦论》贾谊

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和一个箭头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敝不堪了。

⑤追亡逐匕,伏尸百万——《过秦论》贾谊

追赶逃兵败将,倒下的尸体上百万。

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过秦论》贾谊

倘使让山东六国与陈涉比量一下长短,比比大小。

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王羲之

引来清流做成漂流酒杯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之旁

⑧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我)端起酒壶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木露出笑颜。

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姑且顺应自然的造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这样)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⑩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使我听到的人

⑾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

2. 文言文解释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译文:就用红色的笔在布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文字)

译文:(管饮食的)士兵去买鱼来烧了吃,(剖鱼时)看到了鱼肚中的红笔书写有“陈胜王”字样的布。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译文:战火不断,家乡来的书信显得那样的珍贵(和亲切)。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译文:家中贫寒,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借书来看。

5拜送书于庭(国书)

译文:在朝廷上把国书呈献给皇上。

6举世唯知其书(书法、字体)

译文:全国上下都知道他的书法。

7《书》曰:“满招损,谦得益”(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

译文:《尚书》(上)说:“骄傲使人蒙受损害,谦虚就能得到帮助。”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译文: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地考虑和商议这件事情。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译文:‘人’并不能生下来就能懂得许多的,谁能够没有疑惑呢?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更漂亮。

4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成熟)

译文:经过冬春夏秋,农作物才得以成熟。

5 孰若 (哪如、哪里比得上)

译文:哪如这里(或‘哪里比得上你’看语境而定)。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译文:秦王用十五座城池想要来交换我的和氏壁。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

译文:(做了)大官(以后)还没有改变他(初为官时)的志向抱负的官员,在天下(恐怕找不出几个人)。

3.采掇者易辨识耳(容易,平易)

译文:专事采集的人(是很)容易辨别和认识它的。

4.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地势,平坦,平易)

译文:因此贼寇(要塞)中(哪里)山势险恶(哪里较为)平坦(哪里)戒备松懈(哪里)戒备松懈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5.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译文:所以古代人轻视钱财,(并)不是(他)仁义,(是他的)钱财太多了。

6.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整治)

译文:百姓富裕了就能把土地治理得肥沃,土地肥沃了就能整治出多出原来好几倍的收成。

7.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很,非常)

译文:荣禄具有(像)曹操、王莽(一样)的才能,是个世上少见的英雄,对付他恐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3. 文言文解释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双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罢了。"老师怜悯地说:“你这么可怜,那就去读书吧!”邴原说:“没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于是进了学堂学习,学习异常努力。才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4. 文言文解释

1.解释《济阴之贾人》

原文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舣而观之,遂没。(明·刘基·《郁离子·尚诚篇》)

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2.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而今予十金”中的“今”

3.与“舟薄于石又覆”相呼应的词句是:贾人浮吕梁下

4.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5.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5. 文言文解释

1

选自《汉文帝惟德不惟亲》

正月有司言曰:“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预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预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明于国家之大体。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

译文:

正月,主管大臣进言说:“及早确立太子,是尊奉宗庙的一种保障。请皇帝确立太子。”皇帝说:“我的德薄,上帝神明还没有欣然享受我的祭品,天下的人民心里还没有满意。如今我既不能广泛求访贤圣有德的人把天下禅让给他,却说预先确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无德。我将拿什么向天下人交待呢?还是缓一缓吧。”主管大臣又说:“预先确立太子,正是为了尊奉宗庙社稷,不忘天下。”皇帝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岁大,经历见识过的道理多了,懂得国家的大体。吴王是我的兄长,贤惠仁慈,甚爱美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能守其才德以辅佐我。有他们,难道还不是预先做了安排吗?诸侯王、宗室、兄弟和有功的大臣,很多都是有才能有德义的人,如果推举有德之人辅佐我这不能做到底的皇帝,这也将是国家的幸运,天下人的福分。现在不推举他们,却说一定要立太子,人们就会认为我忘掉了贤能有德的人,而只想着自己的儿子,不是为天下人着想。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可取。”

不德是皇帝的一种自谦的说法,说自己的道德还不够完善,在古时很常见。

举个例子:比如古代皇帝对自己的一种称呼是寡人,引申开去就是寡德之人,就是说自己的道德还很浅薄,很缺乏。

2

无从是一个词,合起来翻译是没有办法,一般这种词是不会拆开分析的。

一定要分析的话,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头绪(做某件事)

从:由,自。是介词。例子是《项羽本纪》上的“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判断的根据: 所给例子可以看出从表示由什么道路,是个比较具体的介词,经过演变抽象为比较抽象的 由什么途径,无从就是找不到途径。

而且因为古汉语词典上从字一***15个意项只有这个能解释的通。

这个问题涉及词源,也就是中国的词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一般弄考试的话没必要搞这么深。

3

右备容臭 备:词典上的释义是“具备,完备” 例子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胜心备焉”这里具体“解释为“配戴,挂著”。

6. 文言文翻译

叙陈正甫会心集序〉翻译/袁宏道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恣态,即使是很会说话的人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只有那些内心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现代人仰慕著趣的名声,追求近似於趣的东西;於是有辨说著书法绘画,鉴赏著古董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就自以为是「远」。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的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没什麽关系。趣从自然而然中得来的就深刻,从后天学问中得来的就浅薄。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不知道什麽叫做趣,然而无论做什麽统统是趣啊!脸上没有严肃的表情,眼睛没有固定的样子,嘴巴喃喃发声而想说话,脚跳来跳去而不固定,人生的至乐境界,真没有超过这个时候了。《孟子》所谓的「不失赤子之心」,《老子》所谓的「能婴儿」大概就是指这个啊!-------------趣的最高最高境界。山林里的人,不受限制不受束缚,能够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所以虽然没有在追求趣,却已经接近趣了,那些愚味庸俗的人他们接近趣,往往因为他们没有品味。可是品味愈差,他们所追求的就愈来愈下流,有的人就纵酒吃肉,有的人放情声伎,完全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毫不忌讳、全不害怕,自认为自己无望於世,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这又不是趣了。等到人年纪渐大,官职渐高,品味就渐渐地大,身体的行动受拘束、无法自由,内心充满荆棘、城府很深,全身的毛孔、骨节,都被闻见知识绑住了,吸收的道理愈深,可是他这个人距离趣就愈来愈远了。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深获得趣的人。所以他所写的《会心集》一些人,趣占了大半。否则的话,即使有人狷介好像伯夷,清高好像严光也不录取在里头。啊!谁说品味像陈君这样,官职像陈君这样,年纪壮盛像陈君这样,竟然能够懂得趣到这样的地步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