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越来越短,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类已经进入了乡冬身学习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弛,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
现代社会生产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已成为2l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
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说,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则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在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
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认为,现在的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六阶段——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变为一个新的形态——学习型组织。
在学习型的企业组织中,无论是分配你完成一个应急任务,还是反复要求你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新项目的行家,善于学习都能使你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应付自如。
现在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不像纯技术时代那样看重专业,而是用能力测试来选择善于学习的人。他们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人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学习,又何愁他学不会相关的专业知识呢?所以,在这个激烈变革的时代,学习能力是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从来就没什么永远的能人,职场也没有,再优秀的人才也会“折旧”。如今,人是在和知识赛跑,但怎么也追不上,只能不断地靠近。人只有跟在后面不断地跑,才不会使自己不断打折,不断贬值。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劳动技能在短短的3~5年内就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用,而以前这种技能折旧的期限则长达7~14年。
因此,现在职业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一个白领若不学习,不出5年就会变得囊中羞涩。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拥有某种职业的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十个人中已有九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优势便不复存在。
面对职场的潜在危机和本领恐慌,应对策略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社会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在日新月异地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做“终身学习型”的员工。只有不断加强知识的学习,着实提高文化理论水平,不停开阔视野,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只有强化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投入到工作中,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有一则寓言在职场中颇为流行:
草原的夜幕下,一头狮子在沉思: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就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那只羚羊。与此同时,一只羚羊也在琢磨: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逃脱跑得最快的那只狮子的追赶。
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如同奔跑的“狮子”和“羚羊”,一种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不满意而产生的危机感,促使他们重新走进课堂进行“充电”。
李斌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的液压泵工段长,他普通得就像大家身边的每一个人。他通过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从一名初级技工成长为一位专家型的技术工人,被誉称为“智慧工人”。技校毕业生→操作工人→全能技工→数控应用专家,他实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飞跃,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专家”。
1980年,李斌从上海液压泵厂技工学校毕业,进厂当了一名初级技术工人。从此,他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走岗位成才之路。在车间师傅们的指点下,勤学苦练,不仅掌握了车、钳、磨、铣等金属切削加工技术,还逐步掌握了工装夹具、机械维修等技术,成了车间的技术高手。但他仍不满意,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的所有课程。1982年,他考进上海电视大学,攻读机械工艺与设备专业。专科毕业后,他继续深造,考入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攻读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
这时,李斌仍坚持在企业上班。为了不影响工作,他选择了每周两个晚上和一个星期天的课程。每到大学上课的时间,他一下班,就赶十几公里的路程,去学校听课。几年里风雨无阻,丝毫不懈怠。经过三年大专、三年本科的在职学习,李斌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1988年,李斌作为劳务工被派往德国力士乐公司所属瑞士分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李斌的行李箱里装满了外文词典、技术书籍、音像资料等学习资料,却没有外国的免税商品。培训期间,李斌紧盯着每道工序、每项工艺、每种刀具,甚至技术人员的每个动作手势、操作要领。晚上,他再把白天看到的一切详细地记录下来。
有一天,突然有一批复杂的零件急需要加工,而此时,公司的技术人员都外出度假了,瑞士公司的负责人急得团团转。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李斌站出来说:“让我试试。”大家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因为李斌只是来培训的普通劳务工。只见李斌铺开图纸,从编程序、定工艺、选刀具,到开动机器,动作极其熟练,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当加工精良的零件完成后,经过检验,完全合格。大家笑了,公司的负责人也笑了。
李斌的成功在于好学,在于持之以恒地坚持专业学习,实现了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的融会贯通。他从考入技校,到取得工学学士学位,总计学习时间竟长达十年。
在这十年的系统学习期间,李斌实现了由“补强式”学习,向“储备式”
学习的转变。实现了由组织培养为主,向自我提高为主的学习转变。实现了由原来以适应、满足岗位要求为目的的学习,向服务并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为目的的学习的转变。在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中,他学习的视野,也由最初的“岗位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就补什么”,发展为“数控技术有什么,我就学什么;数控技术发展到哪里,我就跟踪到哪里”。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正因为李斌长期坚持学习,在德国培训期间,当公司的工件没人敢去加工时,胸有成竹的李斌能够大胆说一声:“让我试试。”李斌始终立足生产一线,不断学习和掌握当今数控科技领域新技术,以过硬的本领,在数控编程、工艺改进、刀具革新及产品的技术攻关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李斌带领一个斜轴泵质量攻关小组,为了解决长期困惑企业的斜轴泵质量问题,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和大家对缸体工艺做出重大改进,使产品能级上了新台阶,为企业产品扩大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份额、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在李斌的带领下,这个小组***完成数控编程1600多个,工艺改进230余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仅刀具革新一项,他和大家就为企业节约了300多万元人民币,还申请了专利。他还成功开发了5种类型、17台进口设备的加工功能,产品攻关57项,创造了2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除了搞研发、技术革新,他还是编外的数控设备维修工,几乎是人到病除。
现今,以李斌名字命名的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校,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它已经培养了5800名学员。李斌在这个学校无偿授课1950小时,并且建立“李斌师徒网站”,使全国大批技术工人成长起来。李斌因此成为现代蓝领的楷模。
可以说,李斌的骄人业绩,是靠学出来的,是靠干出来。他不是什么天才,只是靠持之以恒地学习、刻苦地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才成为现代蓝领的楷模。他是大家身边的普通员工,但他又不普通,因为他给国家、给企业创造了很多人加在一起都难以达到的经济效益。
李斌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现代企业的员工要成长,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竞争就是专业的竞争,没有专业就没有眼光,就看不到机会和危险。行行出状元,盖洛普调查发现,一个能干的饭店前台能够在和住店的人接触的前7秒内获得对方的信任。一个华尔街分析家说得好:“如果一个人在他自己的行业中都不能是权威,那他在什么地方会是权威呢?”
权威意味着懂行。懂行就是我们的资本,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是无法用其他东西替代的。管理者懂行,就能提出员工可以实现的高目标;员工懂行,就能实现这个高目标。
懂行意味着精通,而只有坚持做一行,才会精通。忙着跳槽,不踏踏实实工作的员工,今天在这儿打一口井,明天在那儿打一口井,最后哪儿都没有挖出水来,地面上只是留下了许多个坑而已,最终还是身无一技之长。
一个人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得极其出色,就是最大的成功。要知道,一生做一件事和做三件事,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聪明的人做三件事情和不聪明的人做一件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职场上随处可见这样的人:工作多年,业绩仍然平平,不见长进,对所从事的专业了解不透,还自视甚高。美国***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在华尔街就发现,某些理财者在理财方面并不在行,“当公司需要一个人对一大笔钱负责时,他们无法拿出对策”。他觉得每个领域都是这样,极少数的人十分出色,绝大多数的人缺乏相应的才能。
没有专业技术能力,就变成了“万金油”,什么活都能干,可什么活都干不好。俗语说:什么都行的人,什么都不行。这样的员工,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应对职场的独特能力和高超本领,也就是没有自己的王牌。对此,只有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让这句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吧!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把自己的工作方面的业务、技术当回事,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潜在成功的撒手锏。
专业已成为员工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商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争夺问题,而是如何高效、快速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先进的交流形式,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服务再造。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原来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因此学习新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已成为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并且要想高效率、高质量地工作,就需要个人能力的变革,知识的更新。
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位员工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是对自我的一种投资和成长训练。新的知识带给我们新的工作方式,为我们谋取更加重要的职位和工作,为我们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习是使自己保持领先不致落后的必要形式和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经济时代学习是永恒的生活旋律。主动学习会为我们带来赞许和支持的目光。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如同每天必须吃饭来补充自身的营养一样,会使我们的能力不断提升,未来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