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古代皇帝的称谓

古代皇帝的称谓

1、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

2、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周代君主称“王”。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

3、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他认为:“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而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决定将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一,自称“皇帝”。

4、秦朝灭亡后,谥法制度又被恢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真宗、元文宗等。

5、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6、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如西汉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庙奉祀。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谥号、不称庙号的缘故。

7、明清以后,帝王的称谓又为之一变。人们习惯上对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乾隆帝等,以后历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8、明清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几乎都要改元。明清两代,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都只用一个年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