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获奖成果汇编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获奖成果汇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

1. 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年/8项)

王 力(一等奖):工具书《同源字典》;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林 庚(一等奖):著作《天问论笺》;

孙钦善(一等奖):著作《中国古文献学史》;

陈贻焮(二等奖):著作《杜甫评传》;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古汉语词汇纲要》;

乐黛云(二等奖):著作《比较文学原理》;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2.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何九盈(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王福堂(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裘锡圭(二等奖):论文《释殷墟卜辞中的“▲”等字》;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奖):著作《中国诗学通论》;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沈 阳(三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陈平原(三等奖):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乐黛云(集体,三等奖):著作《世界诗学大辞典》。

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2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6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沈 阳(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李 杨(三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孟二冬(三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夏晓虹(三等奖):著作《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5.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

袁行霈(集体,二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奖):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刘勇强(三等奖):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

陈泳超(三等奖):著作《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陆俭明、沈阳(普及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李 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1. 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8项)

王 瑶(荣誉奖):论文《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朱德熙(一等奖):论文《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裘锡圭(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

陈贻焮(一等奖):著作《杜甫评传(上卷)》;

严家炎(二等奖):著作《求实集——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徐通锵(二等奖):论文《宁波方言的‘鸭’[e]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野草〉研究》;

葛晓音(二等奖):论文《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

裘锡圭(特等奖):著作《文字学概要》;

袁行霈(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褚斌杰(二等奖):教材《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葛晓音(二等奖):著作《八代诗史》;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吕德申(二等奖):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陆俭明(二等奖):论文《“V来了”试析》、《“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6项)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孙钦善、倪其心(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全宋诗》;

金开诚(一等奖):著作《屈原辞研究》;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方锡德(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张双棣(二等奖):工具书《吕氏春秋词典》;

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5项)

何九盈(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商金林(一等奖):著作《叶圣陶传论》;

沈 阳(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夏晓虹(二等奖):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

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张双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校释》;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孟 华(罗芃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

张联荣(二等奖):著作《汉语词汇的流变》;

徐通锵(二等奖):著作《语言论》;

佘树森(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

马 真(二等奖):著作《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沈 阳(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郭 锐(二等奖):论文《过程和非过程》。

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7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国文学史》;

王洪君(一等奖):著作《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张 健(二等奖):著作《清代诗学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褚斌杰(二等奖):著作《诗经全注》。

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7项)

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

沈 阳(一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

詹卫东(一等奖):著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杜晓勤(张燕瑾等,集体,一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张 健(二等奖):著作《元代诗法校考》;

傅 刚(二等奖):著作《文选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奖):著作《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7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郭 锐(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孟二冬(一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董秀芳(二等奖):著作《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胡敕瑞(二等奖):著作《〈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

李 杨(二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顾永新(二等奖):著作《欧阳修学术研究》。

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4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韩毓海(二等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

陆俭明、沈阳(二等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杨荣祥(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4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3项)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

陈晓明(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指导教师(5项)

孙玉文(导师郭锡良):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1999年);

詹卫东 (导师陆俭明):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年);

张 赪(导师蒋绍愚):博士论文《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词序变化》(2001年);

陈 剑(导师裘锡圭):博士论文《殷墟卜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涛(导师温儒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2003年)。

2.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项)

陆俭明: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2003年);

蒋绍愚: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2006年);

温儒敏: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

3.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

陆俭明等:《现代汉语》(2003年);

蒋绍愚等:《古代汉语》(2005年);

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2005年);

洪子诚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

袁行霈等:《中国古代文学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年);

陈保亚等:《理论语言学》(2009年)。

4.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陆俭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奖):“汉语方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

蒋绍愚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2005年);

温儒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国家级教学团队(1项)

沈 阳等:“现代汉语”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