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在历史上的名称很多,主要有:玺、宝、图章、图书、图记、钤记、钤印、记、戳记等等。
1、先秦印章的通称为“古鉩”或“古玺”,臣民的称“印”。
2、汉代就开始有了“印章”、“章”、“印信”、 “信印”的叫法。一些诸侯王和王太后承袭秦朝规定也把印章叫做“玺”。而“章”一般为军队的将军使用。
3、唐朝:“宝”。
4、宋金时候:印章又叫“记”、“朱记”“图章”、“图书”、“合同”。
5、元朝的时候,印章被叫成“押”、“花押”。
扩展资料对于印信的管理,同样也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各衙门用印均由专人负责,如六部由资深的员外郎佩带印钥。军机处更为严密,银印收藏在奏事处首领太监手中,印钥以领班军机大臣佩带,如军机处用印完毕,则要立即送回奏事处。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古代对印信的管理是十分谨慎严格的。
官员的印章称“印信”,皇帝的称“御宝”。除沿用历史上原有的制度外,还根据自身的需要做了一些改进。不同级别的印信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具体分为宝、印、关防、图记、条记和钤记六种。
1、宝,亲王印信称为“宝”,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世子之印亦称“宝”,但方寸略小为三寸五分,厚一寸。二者均为金质,龟纽平台,满汉文篆体。
2、印,规定用印的衙门,属于常设性质及行政范围的机构。凡有印的衙门,中央机构如六部及各司,其他院寺及司务厅,地方布政使、按察使衙门均发有印。印是清代使用部门最多的一种官方印信。其尺寸从方三寸至二寸一分,厚一寸至四分四厘不等。质地为银或铜,满汉文则分别为大篆、小篆、钟鼎篆、柳叶篆等。
3、关防,规定用关防的衙门,属于临时性质及办理财经、工程等事务的机构。使用关防的衙门有各省总督、巡抚、钦差、出使各国的大臣、镇守总兵、各关监督、各省织造、宗人府银库、工部料估所等。用印尺寸从长三寸二分至二寸六分,宽二寸至一寸九分不等,其质地为银或铜,满汉文小篆。
4、图记,规定用图记得衙门,大多设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西北、东北各地的领队大臣、八旗佐领等,武职或经办钱粮的小机关。其材质为铜,尺寸方自二寸七分至一寸七分,厚自六分五厘至四分不等。如是少数民族地区,印文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