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后一个字是凭的四字成语
1、不足为凭
bù zú wéi píng
解释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出处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2、恐后无凭
kǒng hòu wú píng
解释怕以后没有个凭证。旧时契约文书的套语,常与“立次存照”连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3、口说无凭
kǒu shuō wú píng
解释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龙,翻云覆雨,陷人坑井。咱两个口说无凭。”
4、空口无凭
kōng kǒu wú píng
解释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2. 是谁给成语下的定义没有什么人下定义,都是在语言中长期沿用,约定俗成的。
所以成语的成语的定义很长时间以来在学术界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
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
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
""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
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
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
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
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
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
"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
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
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
又如"路。
3. 什么有什么有四字成语有板有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有棱有角 比喻为人方正。也形容脸色严峻。
有钱有势 既有钱财,又有势力。
有声有色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条有理 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有头有脸 有面子;头面人物。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血有肉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有本有原 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有本有源 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有财有势 既有钱财,又有势力。同“有钱有势”。
有胆有识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有风有化 指有教育意义。
有根有底 犹言有根有据。
有根有苗 有根据,有线索。
有来有往 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有利有弊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有凭有据 既有凭证,又有依据。
有三有俩 指有富余钱财。
有始有卒 指做事能贯彻始终,坚持到底。
有说有笑 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有头有脑 比喻有头绪,有条理。
有物有则 指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有心有意 犹言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有勇有谋 勇:勇气;谋:计谋。既有胆量又有计谋。
有枝有叶 形容真切详尽。
4. 无什么于什么四字成语无动于衷
wú dòng yú zhōng
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含贬义。多指对应当关心的事情却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一般作谓语。
正音衷;不能读作“āi”。
辨形衷;不能写作“哀”。
近义词无动于中、不动声色、麻木不仁
反义词感人肺腑
辨析~和“不动声色”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但“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例句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5. 什么四字成语有位字有位字四字成语 :
各就各位、
本位主义、
位卑言高、
贪位取容、
三九之位、
思不出位、
位不期骄、
备位充数、
尸位病民、
尸位误国、
持禄保位、
位尊贱隔、
九五之位、
尸位素餐、
势位至尊、
素位而行、
备位将相、
三位一体、
出位僭言、
高爵显位、
位极人臣、
阴阳易位、
脱袍退位
6. 什么可得四字成语唾手可得
tuò shǒu kě dé
“唾手可得”是一个成语,一般成语词典中都收有这个词条。唾手,意为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就是动手就可取得的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取”。语本《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瓒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新唐书·禇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旝云輣,唾手可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灵王自谓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于章华之台,欲谴使至周,求其九鼎,以为楚国之镇。”
垂手可得
chuí shǒu kě dé
“垂手而得”也是成语,意思是垂着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得来容易,不费一点力气,”。《水浒全传》第五十八回:“众人再商议救孔明之计,吴用道:‘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更兼绝了呼延灼将军念头。’” ***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垂手而得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
“垂手可得”或“唾手可得”都是形容很易得到的意思,两字都不影响“可得”的基本语义。如果用“垂手”,当然是说双手垂下,指明不用动皒,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了;如果用“唾手”,则不是强调不必动手了,而是说往手上吐口唾沫,意指马上去干的话,便可即刻得到.意义上没有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