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匈奴全传(一):匈奴的起源与兴起

匈奴全传(一):匈奴的起源与兴起

匈奴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秦汉时期 历史 典籍中的势力,匈奴是如何兴起的?与之前的戎和胡有什么关系?与之后的乌桓鲜卑等又有何联系?匈奴是如何消亡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匈奴全传》系列的创作,希望通过创作一系列的文章,来讲清上述问题,也希望能供各位朋友一观。

由于正史(《史记》和《汉书》)对匈奴的起源记载比较含糊,因此,我在写本文时参考了一些正式发表的期刊学术论文,所以本文参考的资料来源有两类:

第一类:正史类

1.《史记》的《匈奴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蒙恬列传》、《高祖本纪》和《韩信卢绾列传》。

2.《汉书》的《匈奴传上》。

第二类:学术论文类

1.王兴峰,论汉代匈奴的南迁及其治理方式。

2.王永安,试论匈奴民族起源及强盛之道。

3.安英,苏明明,论匈奴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4.杨泽宇,人类学家的史学情怀——林惠祥《中国民族史》对匈奴族研究的学术贡献。

5.李焕青,张宇,李月新,匈奴名号考。

6.王翔宇,中西史籍的匈奴记载差异比较。

(一)匈奴起源说法的汇总——正史

参考了上述资料后,发现匈奴的起源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说法。

《史记》只提了一句:“ 匈奴的祖先是夏朝王族的后裔,名字叫淳维。

写完这句话后,《史记》就没有再介绍匈奴,转而开始介绍自夏朝开始,华夏北方和西方的游牧群体(比如戎、狄、翟、胡等)与中原各诸侯的交集,因为这些记载不一定都是关于匈奴的(例如,夏朝衰败后,周朝始祖公刘及后来的古公亶父与戎狄的记录、申侯联合西戎灭西周、齐桓公助燕伐北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等),所以不一一展开介绍了。

(二)匈奴起源说法的汇总——学者

专业的学术界对匈奴的起源存在争论,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

学者总结了近代学者王国维、梁启超、张其昀、缪凤林、宋文炳、吕思勉和王桐龄等人的观点,虽然这些人的观点也存在很大差异,但其中有一条观点我本人比较认可,即王国维、梁启超和吕思勉等人提出的:

匈奴夏、商、周三代之时西北“鬼方”之遗种。

他们认为古文献中记载的“荤粥、猃狁、獯粥”等皆是在不同 历史 时期“他族”对“匈奴”的特定称谓。

匈奴起源问题足可以写成专业的学术论文了,这里不再讨论,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相关文献。

匈奴的起源虽然不可证,但匈奴的兴起却是***识。《匈奴列传》中关于匈奴的兴起是从介绍冒顿单于弑父篡位开始的,实际上,《史记》的其他记载,也有关于匈奴的介绍。为了更全面地介绍,下面先介绍匈奴冒顿单于弑父篡位前的匈奴与中原的交集。

(一)记载一:赵国名将李牧与匈奴的战斗

李牧是战国七雄之赵国的良将,关于李牧的记载出现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在写赵国灭亡的那篇文章时写过李牧的详细记载,这里只介绍李牧与匈奴的作战记载。

从整个中原文明这个大范围来看,战国七雄的秦国、赵国和燕国都担负着抵御夷狄侵扰的责任。

战国后期,匈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赵国北边是匈奴和林胡等势力的地盘,当时的赵国不但要和秦国作战,还需防备来自匈奴的侵扰。

李牧作为赵国的良将,被派往赵国北部的代地雁门等边境戍边,主要是防备匈奴(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李牧为了一战就把匈奴打怕,作了很多准备,主要有:

第一,李牧将边境的赋税收入全部收归自己的幕府,用来供给赵国军队的日常开销。

第二,李牧经常带领士兵练习骑射技术。

第三,李牧建立了一整套防备系统,包括充分利用烽火台,派出很多间谍监视匈奴、打探敌情。

第四,优待守边士兵。

第五,李牧规定:如果匈奴入侵,要迅速集合士兵,退守营垒,不准出战,有敢擅自抓取匈奴做俘虏者斩。

在李牧建立的防备制度下,虽然每次匈奴入侵时,赵军都退守营垒,不和匈奴作战,而实际上,赵国却并没有什么损失,也没有人员伤亡。反而让匈奴人认为李牧胆小怕事,甚至连赵国守边的士兵们也觉得李牧胆怯。

时间久了,大家都开始质疑李牧,赵王派人来责备李牧,但是,李牧却继续按照上述制度守备边境。后来,赵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召回了李牧,派其他人来做边境主将。

在新任边关主将的领导下,匈奴每次入侵赵国时,赵国士兵总是出兵迎战。但赵国士兵每次出战都会有损失,甚至多次被匈奴打败。更糟糕的是,赵国边境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赵国边境的居民不敢再放牧牲畜,已经无法开展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赵王只好再次启用李牧,李牧坚持要求赵王同意他继续采取以前的战略守边才答应复出。赵王也只好答应。

李牧重新回到边境后,还是采取他以前的战略守备边境。匈奴虽然还是频繁来入侵,但始终捞不到任何油水,但也始终认为李牧胆怯。

李牧觉得时机成熟后,挑选战车一千三百乘、良马一万三千匹、精锐勇猛之士五万名、擅长射箭的士兵十万名,日夜训练,积极备战。

大战前,李牧让赵国边境的老百姓随便放牧,任意驱赶牲畜,放牧之人和牲畜漫山遍野。

匈奴人看到漫山遍野的牲畜,口水都流到胸前了,他们派出小股部队试探,,李牧却命令赵军假装逃跑,还故意将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说后,马上出动大军来抢牲畜并顺便入侵赵国。

李牧率军与匈奴主力大战,破杀匈奴骑兵十几万,匈奴被打得再也不敢来赵国边境作乱。

(二)记载二:秦始皇派蒙恬伐匈奴

我之前写的关于秦朝的文章也介绍过,秦始皇在一次出巡时,燕人卢生献上他抄录的所谓仙书,仙书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看到这几个字后,非常生气,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攻击胡。蒙恬攻击的胡,在《蒙恬列传》里就被记载为匈奴。

蒙恬率军一直打到黄河最北边,攻取整个河套地区,然后开始修筑长城,蒙恬在北方驻守了十余年,威震匈奴。《史记》原文: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结合《匈奴列传》,这一时期匈奴的首领是冒顿单于的老爹——头曼单于,因为《匈奴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就在蒙恬驻守北边的这一时期,东胡势力强盛,月氏也开始兴盛。而匈奴的头曼单于打不过秦朝军队,就开始向北迁徙。

直到后来,秦二世即位,在赵高的阴谋下,蒙恬被处死,同时,中原大乱,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压制匈奴,所以,匈奴开始反扑,逐渐吞并了河套地区,与中原的边塞接壤。

(一)匈奴的废长立幼隐患

废长立幼带来的隐患和灾祸并不是中原君主的特例,对于匈奴也适用。

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叫冒顿,但后来头曼单于宠爱的阏氏(相当于妃子)生下了一个小儿子,头曼单于想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就把冒顿派到月氏国去当人质。

当冒顿到了月氏后,父亲头曼单于却加紧攻击月氏国,这显然是想借刀杀人。冒顿害怕被杀,就偷了月氏的良马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却因此而认为冒顿勇猛,反而给了冒顿一万士兵让他统领。这就是找死了,先要杀,再给兵,还把人家冒顿的未来太子之路给堵死了(头曼单于要立小儿子),作为君主,这真是找死。

(二)冒顿弑父篡位

果然,冒顿有了父亲头曼单于给的一万士兵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报复计划。

冒顿制造了会发出声响的箭,也就是鸣镝,以此来训练自己的一万士兵。他命令士兵:凡是我的鸣镝所射之处,你们必须也射过去,如果不射,就斩首。

约定完毕,冒顿出去打猎时,用鸣镝射鸟兽,不射响箭所射之处的士兵被立刻杀死。冒顿又用鸣镝射自己的好马,有的士兵不敢射,冒顿就立即杀死了不敢射的人。不久之后,冒顿又用鸣镝射自己宠爱的妻子,有的士兵非常害怕不敢射,冒顿再次杀死不敢射的士兵。

后来,冒顿出去打猎,用鸣镝射了父亲头曼单于的好马,士兵们都跟着射了这匹好马,冒顿得意地笑了。

冒顿跟着父亲头曼单于去打猎,用鸣镝射向头曼单于,士兵们也都跟着射向了头曼单于。头曼单于被射成刺猬而死,冒顿然后马上杀死继母和弟弟,还有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自立为单于。

(三)示弱的冒顿单于

前面提过,当时,东胡强盛。所以,当东胡听说冒顿杀死父亲自立为单于时,就派使者对冒顿单于说:想要得到头曼的千里马。

冒顿单于问大臣们怎么办,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东胡。

冒顿单于却说:和人家做邻居何必吝惜一匹马呢?就下令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

不久之后,东胡以为冒顿单于胆怯,就来向冒顿单于索要阏氏(妃子)。冒顿单于再次询问大臣,大臣们表示愤怒,并想攻击东胡。但冒顿单于还是把自己最宠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

(四)统一北方

东胡王被惯得越来越骄横,开始向西侵犯匈奴。

东胡与匈奴中间有一片方圆一千多里没人居住的土地,双方各自在这片地区的两边修建土堡岗哨。

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和东胡间的土堡岗哨外面的空地,匈奴不能去,我们要占领那里。

冒顿问大臣们怎么办,大臣们有人说:这是废弃的空地,给他们也行,不给他们也行。

冒顿非常生气地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不可以送人。所有说可以给土地的大臣被全部斩首。

带着匈奴对东胡历次积攒的愤怒,冒顿下令全军出击攻击东胡,后退者斩。

匈奴大军向东攻打东胡,东胡轻视冒顿,没有防备。很快匈奴大败东胡军队,并且杀死了东胡王,掠走了东胡的人口和牲畜(有一部分东胡人逃到了乌桓山,成为了后来三国时期兴起的乌桓)。

灭掉东胡以后,冒顿向西驱逐了月氏,向南吞并了楼烦国和白羊河南王的领地。然后,趁中原大乱,匈奴全部占据了之前被秦朝蒙恬所占的匈奴故地,匈奴与汉朝以原来河套以南的要塞作为边界,占据了整个北方地区。

这时的中原地区正是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霸时期,中原地区被战争所拖累,因此冒顿单于得以自强,势力迅速扩张,拥有装备弓箭的士兵达到了三十多万。

后来,匈奴又向北进军,逐渐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族。

至此,匈奴的贵族和大臣都认为冒顿单于贤能是个好领导,而在冒顿单于的努力下,匈奴建立了 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等广大区域的强大势力。

(一)知己知彼:匈奴的官职与制度

知己知彼是双方交战必须做的,中原地区在此之前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匈奴的崛起给了中原文明巨大的冲击。

随着匈奴的势力迅速扩张,中原地区对匈奴的了解也慢慢多了起来,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正是由于匈奴和中原的较量,才使中原逐渐了解匈奴。

司马迁将当时匈奴的主要官职和制度收入了《匈奴列传》记录了下来:

1.匈奴的官职

匈奴的官职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称贤者为“屠耆”,所以通常任命太子为左屠耆王。

从左右贤王以下到当户,大的拥有一万名骑兵,小的拥有几千名骑兵,***有二十四位长官,取名为“万骑”。众大臣都是世袭的官员。

官职中带有左的(例如,左贤王等)官员,基本上居住在东方,最东方与秽貉、朝鲜接壤。而官职中带有右方的官员,则居住在西方,最西方与月氏、氐、羌接壤。他们都有各自的领地,追逐水草而迁徙。

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地位最高,左右骨都侯辅佐单于处理政务。二十四位长官也各自设置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类的官职。

而作为匈奴的总头领,单于有属于自己的地盘,这个地盘叫作“王庭”,单于的王庭自然是水草肥美、土地相对富饶的地方了,当时冒顿单于的王庭就很大,他的王庭一直延伸到汉朝的代地和云中郡等地。

2.匈奴的制度

匈奴是游牧集群,其主要制度与中原差异很大。

(1)聚会制

每年正月,匈奴的大小官长在单于王庭小规模聚会,举行春季祭祀。

五月,匈奴在茏城大规模聚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

秋天,马匹肥壮,在蹛林大规模聚会,计算核对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2)法令

匈奴的法令规定:

有伤人意图者,只有将刀剑拔出一尺就要被处死;

盗窃者没收全部家产;

犯小罪的施加碾压处罚,犯大罪的处死;

因罪关押时间不超过十天,全国的囚犯只有几个人。

(3)风俗

单于每天的任务:早晨走出营地,祭拜初升的太阳,傍晚时祭拜月亮。

座次:位高年长的坐在左边而且面朝北方。

重视带戊、己等地支纪事的日子。

送葬用棺椁、金银、衣裘装殓,没有坟墓,不穿丧服。也有殉葬习俗,单于的近臣、侍妾殉葬,有时多达上千人。

(4)作战

起兵征伐前要观测月亮和星星,月亮是圆的就发动进攻,月亮有亏缺就撤退。

匈奴擅长用少量士兵为诱饵来发动袭击。

战斗中斩杀或俘虏敌人就赏赐一壶酒,得到的战利品归个人所有,抢来的人可以做奴隶,因此匈奴作战时都很有动力,但当匈奴士兵作战不利,就会像云消散一样土崩瓦解。

战斗之后能把死者运载回来的人,就能将死者的全部家产归为己有。

(二)匈奴与汉朝藩王——韩王信

刘邦建立汉朝不久,北方面临匈奴的威胁,最明显的就是北方的代地直面冒顿单于的王庭(冒顿单于的王庭南至代地)。

被封为韩王的韩国旧公族韩信(不是汉初三杰的那位韩信,为区别以下都叫“韩王信”),由于刘邦担心韩王信材武且封地属于中原要冲,因此,刘邦把韩王信的封地改为太原以北,顺便让韩王信去北边防守匈奴。

韩王信最初想防备匈、守卫边境,但当时汉初初立,国力空虚,正处于休 养生 息状态,而刚被冒顿单于统一北方的匈奴却异常强盛。所以,韩王信的都城马邑很快就被冒顿单于包围。

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韩王信频繁派出使者去向冒顿单于求和。而皇上刘邦并没有忘记抵御匈奴,他在征调军队后马上派人来增援韩王信。

但是,因为韩王信频繁向冒顿单于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谋反之心已显,就派人去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就直接投降了匈奴,匈奴联合韩王信的军队,顺势带兵向南越过句注山,攻打太原,来到晋阳城下。

(三)白登之围

刘邦亲自带兵前去对抗匈奴。但当时正赶上冬季,天寒地冻,又天降大雪,汉军士兵被冻掉手指竟然达到了十之二三,也就是说每十名士兵,就有两三人冻掉了手指。

匈奴这边,冒顿单于假装战败,向北逃跑,引诱汉朝军队向北追击。

汉军在追击冒顿单于的过程中,冒顿单于故意命令精锐部队隐藏起来,只向汉军展示老弱残兵,上当的汉军全军追击,汉军***计三十二万人,而且大多数是步兵。

刘邦带着先头部队率先赶到平城,但由于速度太快,汉军的步兵主力并没有完全抵达平城。

冒顿单于马上派出精锐骑兵四十万,把刘邦包围在白登山。这一围,就围了七天。

被围的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逐渐陷入绝地。

另外,汉军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住了:匈奴的骑兵部队军容雄壮,城西骑兵全是白马,城东骑兵全是青马,城北骑兵全是黑马,城南骑兵全是红马。

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人去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妃子)送厚礼并说:中原女子角色,单于如果侵入中原,阏氏肯定失宠。

嫉妒的阏氏就冒顿单于吹枕边风,说:两个君主不应该相互围困攻击,匈奴即使得到汉朝的土地,最终却不能居住。况且汉朝皇帝也有神灵保佑,请单于慎重。

实际上,以冒顿单于的雄才大略怎么可能听信妃子的话就撤兵呢?完全不可能。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时局:韩王信投降匈奴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和赵利正在赵地,他们和冒顿单于约定了出兵攻击汉军的时间,但是王黄和赵利并没有如约而至,这让冒顿单于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王黄和赵利以及汉军有阴谋,于是就顺利成章的采纳了阏氏的建议。

决定不赶尽杀绝的冒顿单于还是要面子的,很显然他不可能听老婆一句话,就主动撤兵。冒顿单于命令打开包围圈的一角,给刘邦留了一条出路。

刘邦带着汉军从打开的这一角冲出了包围圈,并且很快就和汉军步兵主力会合。这样,冒顿单于撤兵也有了借口,鉴于汉军主力已到,匈奴撤兵,刘邦也知趣的撤兵回朝。

(四)汉朝叛将(最早汉奸)和陈豨的反叛

白登之围之后,韩王信成为匈奴的将军,与部将赵利、王黄等人多次侵扰辱掠汉朝的代郡和云中郡。

为此,刘邦派陈豨来到代地防备匈奴这边的汉朝叛将。但是,陈豨这个人太张扬,出入声势浩大,有人向刘邦进言,说陈豨恐以后会反。

刘邦让人去追查代地的一些官员,以至于牵连到了陈豨,陈豨害怕,就决定反叛。

陈豨暗中联络韩王信的部将王黄和曼丘臣,准备反叛事宜。不久,陈豨就联络王黄等投降匈奴的汉将反叛了,陈豨自立为代王,和韩王信等叛将一起谋划,经常攻略赵地和代地。

刘邦派樊哙来平叛,樊哙重新收复了代、雁门、云中等郡。陈豨等叛乱很快被平定,但这时的匈奴,由于得到了很多汉朝降将,所以经常来代地侵扰劫掠。

面对无解的强大匈奴,刘邦和匈奴和亲,并将皇族之女献给冒顿单于作为阏氏,而且还每年送给匈奴进贡,匈奴和汉朝约为兄弟之国。

冒顿单于就暂时停止了对汉朝北方边境的侵扰。

(五)汉朝藩属——燕地与匈奴的来往

1.燕地背景简介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派武臣、张耳和陈余率三千多人渡过黄河攻略赵地,武臣在张耳和陈余的辅佐下,顺利拿下赵地大部分地区。

之后,武臣自立为赵王,陈胜虽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承认武臣是赵王,并让武臣向西攻秦。

但赵王武臣听张耳的计策,不向西攻秦,而是派出将军韩广去攻略燕地,韩广到了燕地,自立为燕王,坐镇燕地。

后来,项羽封诸侯,封跟随自己入函谷关的燕将藏荼为燕王,新燕王藏荼回到燕地后,杀死旧燕王韩广,成为燕地新主人。

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争霸期间,燕王藏荼坐享太平。刘邦获胜后,马上带兵来攻击燕地,燕王藏荼很识时务,立马投降。

刘邦立自己的发小卢绾为燕王,这时燕地成为汉朝的藩属,也是汉朝东北边境重镇。

从燕王韩广到燕王藏荼,《史记》没有记载燕地和匈奴间的任何记载。到了燕王卢绾时,开始有了燕地和匈奴的来往记载。

2.燕地和匈奴的来往——最终导致燕王反叛

陈豨反时,燕王卢绾带兵协助汉军攻击陈豨。陈豨面临不利局面,就派人去匈奴求救。凑巧的是,燕王卢绾也派手下张胜去了匈奴。

这个张胜在匈奴遇到了上一任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荼的儿子劝张胜不要让燕王去攻击陈豨,而是让燕王卢绾和匈奴修好,这样燕才能长久被保留。

张胜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但燕王卢绾认为张胜这是谋反,就向刘邦上书,请求诛灭张胜家族。

但张胜对燕王卢绾说了臧荼之子的观点,燕王卢绾觉得有道理,就找了一个替身代替张胜而死,还放出张胜的家人,让张胜在自己和匈奴之间联络。同时,也派出使者去联络陈豨。

后来,陈豨被灭,陈豨的部下对刘邦说:燕王经常有使者来和陈豨联络。

刘邦派人召见燕王卢绾,卢绾称病不敢来,刘邦派人去燕地调查。

因为当时,刘邦封的几个异姓王中,除长沙王吴芮外,韩王信叛逃匈奴、楚王韩信、九江王黥布、梁王彭越等人都已被杀。

所以,燕王卢绾说:现在异姓王就只剩下我和长沙王吴芮了,杀韩信和彭越都是吕后干的,现在皇上病重,吕后掌权,她肯定会继续诛杀异姓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燕王卢绾的这些话被泄露了,刘邦听说后,非常生气。

碰巧,匈奴投降汉朝的人说:燕王卢绾经常派使者张胜往来于燕和匈奴之间。

刘邦认为卢绾果然谋反,就派樊哙去攻击燕王卢绾。

但燕王卢绾其实并不真想反叛,于是,他把所有亲属和燕军都安置为长城之下,想要等刘邦病好之后,亲自去向刘邦谢罪,毕竟他和刘邦是铁杆发小。

事与愿违,很快刘邦就死了,燕王卢绾只好投降匈奴。

匈奴封卢绾为东胡卢王,投降匈奴的燕军,往来于上谷以东地区侵扰汉朝。但同时,卢绾也受到了匈奴人的欺负,经常想着回到汉朝。可惜,背叛就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