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程哲学又称有机哲学?
我理解这与过程哲学的两大核心概念有关:
一是"动在",世间任何真实的存在一定是运动中的存在,亦即一切皆流,万物皆变.一物的生成构成了它的存在;
二是"互在",一切动在都是关系性的存在,都是处于关系之中的,世间万物相互关联,互依互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物的关系(特别是内在关系)构成了它的存在。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无法找到一个概念用来涵盖这两层意思.(这是语言的局限)。
于是强调过程的人喜欢称之为"过程哲学"。强调联系的人喜欢称之为"有机哲学"或机体哲学。(见日本人田中裕:《有机哲学》)。
有意思的是,怀特海本人却称之为"有机哲学"。在其传世名作《过程与实在》的第7页上,他明确说,他的有机哲学更接近东方的和中国的哲学。
这也就是为什么怀特海哲学被称为20世纪最具有综合性的哲学。
他的"万物有情论",就是认为万事万物都有某种程度的感受力,感通力(prehension)(想一想一把土壤中的70亿条生命)。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程/有机哲学的词典里,没有"无机的"这一概念。
万物都是有机的、有生命的与有感情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过程/有机哲学可以为生态文明/环保运动提供理论支撑。
鼓励我们关爱自然的万事万物,这是当代其他哲学涉猎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