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历史长河中,点心作为中华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饮食习俗,更在诗词歌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从古代文人的笔下,我们可以窥见点心的精致美味,以及与之相伴的那些雅致情怀。
盛唐佳肴:金玉满堂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饮食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唐朝诗人王维便曾写下《金玉满堂》一诗,描绘了唐朝宫廷中的一道名点——金玉满堂。诗中云:“金盘玉箸绕青丝,玉堂金殿坐名卿。不羡金钱尽满腹,但愿亲朋皆贵人。”
这首诗中,王维以“金盘玉箸”和“玉堂金殿”等意象,烘托出金玉满堂的尊贵华美。而“不羡金钱尽满腹,但愿亲朋皆贵人”则寄托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的真挚祝愿。由此可见,金玉满堂不仅是一道美味点心,更承载着唐朝人的美好情意。
宋代雅致:红杏灼灼
宋代文坛素以清雅著称,饮食文化亦然。宋代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有一句“红杏灼灼青梅酸”令人印象深刻。这句词描绘了宋代庭院中常见的春日景象:红杏花开得正盛,青梅还未成熟,酸甜交织,别有一番风味。
在宋人眼中,红杏和青梅不仅是常见的时令水果,更是点心的绝佳食材。红杏可以制成杏仁酥、杏仁茶等甜点,青梅可以制成梅子汤、梅子酒等饮品。欧阳修的这句词,既是对春日美景的赞叹,也是对宋代精致点心文化的赞美。
明清糕点:玲珑剔透
明清时期,点心制作工艺日臻成熟,涌现出许多玲珑剔透、精巧别致的糕点。明代诗人袁宏道的《槐轩词·白苹》中,有一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广为传唱。这句词描绘了一种名为“骰子糕”的糕点,其外形如骰子,小巧精致,里面包着绵软的红豆沙。
诗人以“骰子”喻糕点,正是突出了骰子糕玲珑剔透的外形。而“入骨相思知不知”则借用骰子的赌博特性,表达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可见,在明清时期,糕点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美味,更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近代点心:风味独特
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点心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也发生了变化。民国时期诗人徐志摩在《旅食杂记》中,对上海的点心赞不绝口。他写道:“上海的点心,以其风味独特,为人所称道。诸如小笼包、蟹壳黄、生煎馒头等,皆为上海点心的代表。”
从徐志摩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上海点心的精致美味和风味独特。这些点心不仅是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美食,更成为外来游客品尝上海风情的必选佳肴。可以说,近代点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方的元素,开创了点心制作的新时代。
从古代诗词歌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点心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盛唐时期的金玉满堂,到宋代的红杏灼灼,再到明清的玲珑骰子,以及近代的风味独特,点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