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手少阴心经·少阴 5 足少阴肾经·少阴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少阴 1 拼音
shào yīn
2 英文参考SHAO YIN
the kidney and hear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少阴为经络名[1]。见《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分手少阴和足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1]。因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起著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阴为枢”之说[2]。少阴经是少血多气的经脉,在针刺治疗时,可以出气,不可伤血[1]。
4 手少阴心经·少阴
手少阴心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HT[3]。《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3]。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3]。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3]。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3]。
图31(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5 足少阴肾经·少阴足少阴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KI[4]。《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王注引《黄帝内经灵枢》文作“斜趣”)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人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本经自足小趾的下边起始,斜行到足掌心中(涌泉),出行到然骨(舟骨粗隆)的下面,沿着内踝后方,分布在足跟中,由此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然后行至腓肠肌内,浅出胭窝内侧(阴谷),沿大腿内侧后边向上,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4]。它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气管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流注到胸中[4]。脉气由此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4]。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饥不欲食,面色发黑,喘息气逆,咳唾有血,目花,心悸,惊恐;口舌干燥,咽喉肿痛,心烦心痛,黄疸肠游,脊柱、大腿内后廉痛,下肢肌肉萎缩,足底灼热疼痛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