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痢疾·大瘕泄 5 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大瘕泄 6 肾泄·大瘕泄 7 热泄之一·大瘕泄 8 泄而腹有瘕聚·大瘕泄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大瘕泄的方剂 2 治疗大瘕泄的穴位 3 治疗大瘕泄的中成药 4 大瘕泄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大瘕泄 1 拼音
dà jiǎ xiè
2 英文参考acute teme *** us
dysenteric diarrhe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大瘕泄为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后人有多种解释:1.痢疾;2.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3.肾泄;4.热泄之一;5.泄而腹有瘕聚。[1]
4 痢疾·大瘕泄
大瘕泄指痢疾[1]。《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
痢疾(dysentery[2][3])为病名[4]。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4]。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5]。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6]。多发于夏秋季节[7]。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4]。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4]。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4]。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4]。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4]。
针灸治疗痢疾效果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6]。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险恶,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6]。
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并实行床边隔离。平素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传染[6]。
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4]。
详见痢疾条。
5 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大瘕泄大瘕泄指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医贯·痢疾论》:“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大小便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其证红白相杂,里急后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涩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脱,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遗。”治宜补肾,用附桂八味丸加补骨脂、肉豆蔻、阿胶等。[1]
6 肾泄·大瘕泄大瘕泄指肾泄[1]。《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大瘕泄者,即肾泄也,每在五更明之时。”
7 热泄之一·大瘕泄大瘕泄指热泄之一。《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宜用八正散加木香、槟榔,再用天水散。[1]
8 泄而腹有瘕聚·大瘕泄大瘕泄指泄而腹有瘕聚[1]。清·怀抱奇《古今医彻·杂症》:“大瘕泻,则腹中有瘕,时作时止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