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学界至今一般还认为“建筑”一词是近代由日本引进的。如1999年出版的《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词典·建筑卷》中“建筑学”条目:“中国古代把建造房屋及其相关土木工程活动统称‘营建’、‘营造’,而‘建筑’一词则是从日本引入汉语的。”
而在此前,在1997年出版的《建苑拾英》第二辑的出版说明中已明确指出:“明清时期,‘建筑’一词已在广大地区流行了。所以,‘建筑’一词并非来自日本,而是由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在这方面有充分的史料可依据。”其依据主要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本。现分列如下:“《建筑疏稿》:嘉靖十七年11月,敕兵部左侍郎樊继祖,沙河驻跸之所,宜有城池,其往相度。”(第66册21页)“沂州城按《沂州志》:……迨康熙十二年,详情题奏,奉旨给帑节核八千余两,知州邵士重筑,凡延褒广阔一如旧制,女墙楼垛建筑重新,万年之图,得以永赖。”(第80册7页)“西安府城池即隋唐时京城。……皇清顺治六年建筑满城,割会城东北隅属邑治。”(第101册10页)
“娥眉县城池……则今之城基,自唐时始矣。明赵、吴两令建筑。……今于皇清康熙乙丑岁,知县房屋著奉行估修。按总志,是佥事卢翊督赵钺建筑”(第111册27页)
综上所述,这已是不辩的事实。那么,为什么学术界还都说是从日本引进的呢?一是上述“明清说”是在《建苑拾英》出版说明中写的,不为人们重视,或曰没看见;二是确无人在上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去海里捞针,查核“建筑”一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