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语文课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只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现在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
所以,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完成的第一个目标。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听、说、读、写”。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如,在学习《春》这篇写景文章中,我让学生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美美的说,美美的写,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每节课前安排两名同学进行演讲,开辩论会等,从而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写**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我认为“听、说、读、写”能力都应注意培养。
同时,学生的处世、应变、协调能力等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培养。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 *** 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如课堂上,一位同学对某个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老师仍然追问:“他回答的对不对呀?”学生则齐答:“对”。由此可见,只有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
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建立在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 *** 融,有机结合。
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如学习《丑小鸭》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分组合作表演课文内容,学生便自由组成了一个小组。课外他们为表演好课文内容,献计献策,选资料,互相帮助,学习研究。
有的编歌舞、皮影戏、话剧等。待课堂交流时,在课堂上尽情展现,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对课文的理解收到了显著效果。
这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潜能得到了开发,主动的地位得以真正体现,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同发展。“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活动。”
因此,我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四、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
在评价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如,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对“愚公移山”一事你持何态。
2. 初中语文课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语文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只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现在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
所以,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完成的第一个目标。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听、说、读、写”。
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如,在学习《春》这篇写景文章中,我让学生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美美的说,美美的写,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每节课前安排两名同学进行演讲,开辩论会等,从而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写**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我认为“听、说、读、写”能力都应注意培养。
同时,学生的处世、应变、协调能力等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培养。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 *** 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如课堂上,一位同学对某个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老师仍然追问:“他回答的对不对呀?”学生则齐答:“对”。由此可见,只有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
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建立在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 *** 融,有机结合。
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如学习《丑小鸭》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分组合作表演课文内容,学生便自由组成了一个小组。课外他们为表演好课文内容,献计献策,选资料,互相帮助,学习研究。
有的编歌舞、皮影戏、话剧等。待课堂交流时,在课堂上尽情展现,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对课文的理解收到了显著效果。
这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潜能得到了开发,主动的地位得以真正体现,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同发展。“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活动。”
因此,我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四、注重课堂评价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
在评价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如,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对“愚公移山”一事你持何态度。
3.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第一 导学案的编写
老师在设置预习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情,预习题后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拓展延伸,当然要求基础题完成后才能继续拓展,导学案的编写时可以注明,7、8号同学只做基础题。拓展延伸的内容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这部分就是学生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部分可有3、4号甚至1、2号完成。
第二 组长的培训
组长的培训以前已经讲过很多,今天我只强调任务分配方面,老师要培训小组长,在任务分配时,根据组内的情况分配任务,详细安排基础知识、方法生成、规律总结、能力生成、情感达成等展示的同学。
第三 展示环节
1、字词等基础知识 现代文的字词,要归纳出本课重点字词,在这个基础上,引发与重点字词相关的多义词、形似词、多音词等。如:“潦”可以引入到形似词“嘹”、“燎”“缭”利用组词分别记忆。文言文可以引入古今词、通假字、一词多意、词类活用等文言文语法现象。
2、课文内容 关于课文内容,不同的文体要设置不同的预习问题和三维目标的达成方式。可以由5、6号展示基础问题,3、4号引入到作者写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等问题上来。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总结方法、如:文章的结构一般为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可以是联系学过的课文,做到知识的链接。
3、文章的写作手法 这也要针对不同的文章体裁设置。说明文,找出说明顺序后归纳说明文还有哪些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总结并举例运用和方法总结,方法举例运用等,这就体现了学生创造力的生成。散文,寄情于景、由景生情、修辞等。基础是学生总结出本文的写作方法然后引入学过的散文用了哪些方法,归纳方法、规律,之后造句举例。联系学过的诗词或使用这种方法展示小写作。
4、主旨的归纳 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观念、价值取向等,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可以由文中的一句话,课堂中的一个环节、一个举动、一次活动。
以上是个人理解,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当然,要做的好,从导学案到反馈结果这一系列的环节需要每位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语文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什么是教学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也不是三种类型)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2、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应想到的是用什么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愿意学习它,乐意学习它,并且容易接受它,这就是情感的目标;数学来源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习某个知识对学生的生活会有什么用处,会带来哪些方便?这是价值观的目标.学生的情感会带来他们对价值观的认识;价值观又会使学生产生对这一知识的情感.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的,在教学中是同时进行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5. 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在哪里老师就概括出:咸、悉、并、俱等.再比如在解释这个“毋”字的时候,用了中国造字法讲解了“毋”的来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汇的理解.由这节课,我最感兴趣的不是教学手段,而是王惕老师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她认为文言文教学目标应侧重在文言词汇的积累,而不是文章表现出的主题内容.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首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定位是学生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学会用词典查闻言词汇,注重工具性.虽然也提倡新的文言文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但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让我们头疼,原因无非是文字深奥难懂,佶屈聱牙,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教授文言文中,先解决读懂的问题.其次,从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来看.也许有人马上会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真的要问一句:我们到底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呢?我们不能大而化之认为继承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等等,其实初中的文言文大都是小故事类型的,比如《孙权劝学》等反映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的,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一般都能马上概括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感知文言词汇的魅力,它的遣词造句,它的言简意赅,它的朗朗上口,对语言美的体会就是通过反复朗读和词汇积累来完成的.当然,一般之外必有特殊,并不是全部文言文都是如此,一些经典如《桃花源记》、《愚公移山》的文章也是需要对内涵进行分析理解的.最后,我们之所以无法突破文言文教学中的文与艺之争,最主要的还是突破不了中国古代“文以载道”的思想,认为文章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只是手段,主题才是关键,于是无论是文学性文体、实用性文体还是文言文,我们都在强调文章的人文性.这其实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语文课总在重复着那几个简单的人生道理,那么离思想政治课不远了.因为,我们在对待不同文体的时候应该采取西方的一句俗语: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当然,注重朗读和词汇的积累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干巴巴告知某个词的意思.这一点可惜向王惕老师学习的,让最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枯燥的文言词汇有趣起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6. 语文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所谓知识与能力,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语文的积累、语感的培养、知识的归纳综合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形成等。显然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所谓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对教学过程有正确引导;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要求语文教师从选择的教学内容出发,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联想和想象,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分享中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从而达到优美健全的人格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