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

 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朗读教学提高语文朗读的能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一)

 1.自由朗读主动查阅,动笔反思

 案例:《回声》《天上的街市》

 思考:什么是自由朗读?真正的自由朗读,是断断续续的,是反反复复的,是写写画画的,是用心琢磨的,是既不影响别人读书,也不被别人所影响的,全身心投入的朗读。自由朗读之所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关键就在于他拥有思维的自由,是在自己的思维主导下的朗读,想自己所想,读自己所读,写自己所写。但实际上,小学生是不具备自由朗读能力的。我们经常发现,某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轻而易举地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好某个句子,读地活灵活现。然而你让他自由的朗读课文,他除了叽哩瓜啦地念上一遍,却不知道自由朗读该干些啥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导。

 怎样的自由朗读才是有效的自由朗读?不是放手让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而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地引导。

 读书之前,字典放桌面。字典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只有这位老师站在学生的眼前,碰到问题的时候学生才会主动的查阅。字典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能引导学生形成扎实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书之时,必须执笔。不动笔墨不读书,笔是一位无声的朋友,只有手中握有笔的时候,他才可能记录自己的思维,留下自己的疑惑。

 读书之后,要及时反思。课文读完之后,要想一想自己到底弄明白了哪些问题,又遇上了哪些新问题。这既是对刚才读书的总结,又是为下一步交流学习做准备。当然,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深入的思考,不能学生一放下课本,就立马提问讨论交流。一个真正展开了自由朗读的学生,朗读结束之后,他会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有许多的问题要思考。一个掌握自由朗读权的学生,如果遇上读不明白的地方,他必须得停下来思考;如果遇上读不通顺的地方,他必须得反反复复地读上好几遍;如果遇上新的发现,如:精妙之笔或者疑惑之处,他必须得拿起笔来写写画画。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朗读。

 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尤其是高年级。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并为汇报交流打下好基础。

 2.范读提供模仿,激发欲望

 案例:《回声》《天上的街市》

 思考:范读的功能有二:一是让学生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二是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的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功夫会逐渐转化成学生的朗读能力。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有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此时,如果及时进行范读,效果势必事半功倍。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亲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范读尤为重要。

 范读既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是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进行范读。范读是高水平的朗读,必须真正起到示范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范读只是引路,在学生受到直观、形象的启示之后,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指名朗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指名朗读是阅读课中最常见的。它的目的是了解个别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师、其他学生指出和朗读者自查等途径予以纠正,***同提高,这是指名朗读的关键。所以,指名朗读时,要注意真正通过?指名?,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

 4.评读且读且评,评导结合

 案例:一位老师的教学小论文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同时,我也经常参与到孩子的评读之中,?学生第一遍读的不好,就给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机会,直到读好为止。?一段时间下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评读效果明显。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己的读,展示自己的读,帮助别人的读,常听到孩子说:老师,我觉得XX哪里读得很好;老师,我觉得XX读出了秋天的美;我觉得XX还读得不够高兴,应该是(该生读),同时再给那位同学一次机会;当听到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他们会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经常还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范读?,用掌声鼓励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老师,我想和你挑战!老师,我想和你比一比!?

 思考:所谓?评读?,就是边阅读边评议。这种方式能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基本理念。学生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悟,然后进行自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再他评表达出对他人的外部感受,达到读、鉴赏相结合,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获得趋于相同的审美情趣。

 评读可以分自评和他评两类。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但小学生自我评价难免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要重视组织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朗读情况展开互评,引导学生从互评中反思自己的朗读水平。

 评读要与理解课文紧密结合。虽然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也注重了让学生评读,但大多仅停留在评价声音是否响亮,咬字是否清晰,音调是否有高有低、语速是否有快有慢、语气是否有轻有重等?浅表层面?上。评读必须常在评中领悟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真正使学生在评中提高。评读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指导,使朗读的学生读好。所以要给学生多次朗读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为了评而评。

 5.角色表演读体悟内心,增加体验

 案例:《回声》

 角色表演读就是先让学生读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演一演,让他们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本描述的情景展现出来,通过表情、动作肢体语言辅助表达情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材里很多生动有趣、情节性强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这种读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还可以为课堂增添一些情趣。但一定要注意情感悲伤、内容悲壮的故事情节不大合适表演,而欢快、愉悦的内容适合表演读。注意角色表演读的核心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加上动作、神态等来将文字读得有感情有味道。表演是途径,读好是目的。所以关注这个过程时,不能简单地看学生演的是否像,而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将角色的话读好。

 6.赛读引起竞争,互相比读

 师生之间比赛、生生之间比赛、小组之间选代表比赛等等,在一遍遍地比赛朗读,一次次地评价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驾驭文本,达到读好课文的目的。赛读后,要开展评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欠缺,不能不了了之,要真正通过比赛打到读好课文的目的。

 7.选读自由选择,主动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意愿,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主动去学。只有自己最感兴趣,才能读出感情,悟出感受。因此,朗读教学中也应适当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内容来朗读、学习。这样,既避免了教学中的模式化,又能让学生生自觉主动地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二)

 8.配乐读走入意境,升华情感

 案例:《会飞的蒲公英》《天上的街市》

 思考:在朗读中伴以音乐,使学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将读书所感所悟在朗读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但需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乐曲要得体,与朗读内容所抒之情,所表达之意相吻合;其次,音乐的声音要调控合适,切不可喧宾夺主,只闻音乐响不闻读书声。

 9.齐读合理采用,发挥优势

 案例:《会飞的蒲公英》

 思考:很多教师对齐读存在着错误的理解,认为 ?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因为齐读一读不出语速,二读不出语调,三读不出感情,四读不出个性。所以?课上齐读当休矣?。但齐读也有很多优势。齐读是提高效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对一些后进生而言,齐读的过程就是他们向先进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的过程。

 选准适合齐读的课文。一些课文情感炽热、气势磅礴、音响雄壮,只有气壮山河的齐读才能使作品的情感、气势和音响得到完美地再现。那些叙事性和说明性的作品以及抒发凄婉、伤感或轻松愉快的情感的作品都不大适合齐读。另外,有些课文虽然不适合全文齐读,但是部分段落非常适合齐读。

 齐读的形式要丰富一点,除了全班齐读之外,可以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小组齐读;这样不仅让擅长朗读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让其余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也可以安排音色相近的学生齐读同一个角色。

 10.连读不要过细,但需评价

 案例:《回声》《天上的街市》

 思考:在阅读教学的初读阶段,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老师们最爱采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小节,这样可以更多的较全面地反映全班整体读书情况。连读注意的是:不要把课文分得过细,不参与连读的学生要认真倾听并给与评价。

 11.诵读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其次是要?精思?。 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也就是说,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那个画面。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诵读最适用于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如诗歌(尤其是古诗)、小说、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一般安排在教学结尾处。诵读有利于积累。

 12.问读一问一读,巧妙结合

 问读就是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在此,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是把课文中能够回答问题的语句读出来。这样在一问一读中,让学生读懂内容,品味情感。

 以上,是我们常采用的几种读的方式,具体应用时要视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如果阅读是一个集合,按?是否出声读?为标准,可划分为?默读?和?朗读? 两个子集。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所以,虽然今天我们讲的是关于朗读,但这里还是极有必要说一说默读等其他几种方式。

 13.默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案例:《会飞的蒲公英》《跨越百年的美丽》

 思考:默读即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无需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它是获取文字信息、局面知识的主要手段。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课程标准关于默读特别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教学中必须要关注默读的训练。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默读方法。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动?的方式进行默读,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用默读。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应该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行,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其次,默读时要让学生边读边划,提笔在手,划段落、标重点、加批注,随读随画,做到眼看、手写、心想。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自可逐渐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