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柳树意象
春之使者。李元膺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所以他作《洞仙歌》曰:“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俗之寄者。古典诗词中的“杨柳”均指柳,“柳”与“留”谐音,从而产生了折柳为别之俗,
情之至者。柳絮,又称柳绵或柳棉,即杨花、柳花,
柳树一般是用于送别的诗词之中,古人有折柳送别这一举动,所以柳树都代表着离别之意。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思念。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