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应用的汉语拼音在1955年之前是没有的,那么在此之前的人是如何学习汉字的呢?
二、古人学习汉字的方法
对于不认识的字,除了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和老师的直接教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查字典了。(当然,现在还可以直接百度了)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新华字典》,这是有拼音之后的。那有拼音之前的离我们最近的一本字典是什么?那就是《康熙字典》,这也是我国第一本命名为“字典”的汉字典籍。
《康熙字典》内页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
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广(yan)”部,在“寅下”5页。除部首外,“隶”为8画,再到“寅集下”“广”部8画里查“康”字,在“寅下集”9页中可以查到。
《康熙字典》中关于“康”的注解包括以下内容:
古文:?
《唐韵》苦冈切。《集韵》《韵会》《正韵》:丘冈切,竝音穅。《尔雅·释诂》:乐也。《诗·唐风》:无巳大康。
……
又与漮通。《尔雅·释诂》:漮,虚也。《诗·小雅》:酌彼康爵。笺:康,空也。漮康音义同。
又《集韵》:苦浪切,音抗。《礼·明堂位》:崇坫康圭。注:康读为亢。疏:亢,举也。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注解“康”字读音的时候,用的是另外两个简单的汉字“苦冈”、“苦浪”的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连起来读,拼出这个字的音Kang。
这种注音方法叫反切法。
《说文解字》注解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注音方法是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常见的同音字来进行标注。
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的“材,才声”,意思是说“材”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读成“才”。 后代的经学家把这种方法说成“音某”,也是同一个意思。
《说文解字》注释
还有一些其它字典中的注音方法,也大同小异,简而言之就是以汉字的读音进行互证,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字或者两个互切的字的读音,就可以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