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急求燕子赋原文及翻译

急求燕子赋原文及翻译

《燕子赋》中的“诸问”辩 法藏敦煌文献编号 p.2653《燕子赋(二): 》“凤凰嗔雀儿: ‘何为捉他欺!彼此有窠窟。忽而 辄行非。 ’雀儿向前启: ‘凤凰王今怎不知!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行!雀儿但为鸟,各自 住村坊,彼此无宅舍,到处自安身。见一空闲窟,破坏故非新;久访元无主,随便即安身。 成功不可毁,不能移改张。随便里许坐,悛护得老藏。” ’ 关于文中“穷研细诸问”之“诸问” ,治敦煌便问的学者们释义分歧很大,莫衷一是, 主要有三种说法:1.徐复 1961 认为: “诸问”是问辩的意思。 《说文﹒言部》“诸,辩也。 : ” 段玉裁注: “治者,理也,谓治狱也,会意。 ”这里正是雀儿要求凤凰秉公判断,细加辩问的 意思。 “诸”是承用现代俗语。徐说影响很大,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即引用徐 说。又《汉语大词典》也依据《燕子赋(二) 》用例有“诸问”词条,其说解就是用了蒋礼 鸿在《通释》中引徐说。 2.蒋冀骋 1993 认为:‘诸’当是重文符号之误,重文符号误写为“之”“之”与“诸” “ , 不仅同义,而且在唐五代西北方言中还同音,故“之”又误写为“诸”“细诸问”者,细细 。 问也。蒋氏同时否定了两种说法,一为徐说,一为“诸”同“诛” ,音同借用,诛,责也, 求也。与“问”字同义,今谓“诛”训“责求” ,系先秦古义,俗文学不必与之同,且《变 文集》中无“诛问”连用之例,故不用此说。 3.黄征、 张涌泉 1997 在 《敦煌便问校注》 中引徐复的说法后加按语说: “诸” 似当为 “追” 之音借字, 《捉季布传文》 “心念未能诛季布”“诛”字原作“追”“诸”“诛”同音,故皆 , , 、 可通“追” 。 以上三种说法,后两种说法似乎拟测的成分太多,且文献故训缺乏。尽管徐说影响较 大,但是“诸”训“辩”除了《说文》之外,未见其他文献用例和故训材料佐证。而事实上 对《说文》训释的理解本身尚有疑问,段玉裁“诸”字下注曰: “辩当作辨,判也。按辨下 夺词字。诸不训辨,辨之词也。词者,意内而言外也。 《白部》曰: ‘者,别事词也。 ’诸与 者音义皆同。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于“从言,者声”下按语曰: “者亦意,辩词也。 ” “词”是传统语言学注释虚词的专门术语,可见, 《说文》以“辩” (即辨)训“诸”是取其 分别义,是指示代词,而不是问辩治狱的意思。 赵家栋从敦煌写本文献的特点和写本的字形特点出发, “诸问” “诘问” 认为 当时 , “诸” 是“诘”的形讹。并且举例,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九射格附”“群(一作者)公皆以 : 王为真得学士体也。“一作诸”之“诸”元刻作“诘” ” ,祠堂本亦作“诘” ,宋本作“诸” , 《稗海》本同。 “诘”有“追问、询问、责问”义, 《说文﹒言部》“诘,问也。《礼记﹒月 : ”

令》“诘诛暴慢,以明好恶。 : “郑玄注: “诘,谓问其罪,穷治之也。《新五代史﹒杂传五﹒ ” 裴迪》“迪召公立问东事,公立色动,乃屏人密诘之,具得其事。“诘问”乃为同义复词, : ” 表“追问、责问”义,文献常见,且常常和治狱有关。汉焦赣《易林﹒师之蛊》“证讯诘问, : 系于枳温。 ”敦煌变文中亦有“诘问”用例, 《降魔变文》“且看诘问事由,若为陈说。 : ” 所以《燕子赋(二) 》中的“穷研细诸问”之“诸问”也应是“诘问” ,文献中也常见 “细诘问”“子细诘问”“逐细诘问”“详细诘问”之类的说法。 、 、 、 《说文》卷五“谁,何也” 下按徐锴:《史记》贾谊《过秦》曰: “ ‘陈列兵而谁何。 ’苛,细也,谓细诘问之。《通雅》 ” 卷五: “孰何,问之也,犹曰谁何也。 《过秦论》 ‘陈列兵而谁何’ ,音苛,苛,细诘问也。 ” 宋赵鼎撰《忠正德文集》卷八: “欲与宰执议定,乞与宰执同对,卿与更子细诘问如何也?”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二百七中: “已将高晴一犯缉获到案,逐细诘问。《平定准噶尔 ” 方略﹒正编》卷三: “睦尔撒纳系何等人,相见时,有何言辞?应诘问之,处俱着,详细诘 问具奏。 ” 另外, “穷研”与“诘问”相类,文献也见二者相对为文。文献还经常见“穷诘”一 词,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 : 诏旨转历, 群臣为之屏息。 ” 又北宋王谠《唐语林》卷六“鲁公再三穷诘,范曰: ‘颜郎聪明过人,问事不必到底。”也 ’ 可倒文为“诘穷” ,汉刘向《说苑﹒君道》“讯狱诘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 : ”文献也见 “研诘”用例, 《新唐书﹒刘瞻传》下附《李蔚传》“不可研诘,……以无上不可加为胜, : 妄相夸胁而倡其风。 ” 总之,无论是就写本字形特点,还是文献异文和文献用例语境来说, “诸问”应该为 “诘问” 。且和《燕子赋(二) 》中具体文句的语境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