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合肥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西汉时,合肥即以经济发达而载入史册,是全国除长安以外的十八大商贸市场之一。三国时期,合肥为扬州治所。刺史刘馥“单骑造合肥空城”,“聚诸生,兴学校,广屯田”,短短数年间,就使因战争而几成废墟的合肥成为“恩化大行”、“官民有畜”的江淮“巨镇”。隋唐时期,合肥为庐州治所,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有长足进步,社会繁荣,百姓殷富。宋元时期,合肥曾为淮西路和庐州路首府,实为江淮之间首屈一指的政治、军事重镇。南宋淮西帅郭振筑斗梁城,使金斗河(淝河流经城区的一段)横贯城中,进一步促进了合肥城市的繁荣,城中“百货骈集,千樯鳞次”,金斗河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合肥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相比,仍毫不逊色。只是到了近现代,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交相侵掠,合肥才逐渐衰落。
合肥地当南北要冲,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和平时期,通江达淮的地理位置使合肥颇受其益。而在战争时期,地当冲要的合肥又屡屡成为金戈铁马的战场。三国时期,孙吴和曹魏集团在合肥展开了数十次的争战,使合肥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至今三国遗址仍遍布城乡。南北朝时,合肥亦是南北方争夺的焦点。在南宋与金国的对峙时期,宋金双方在淮河流域进行了反复的争夺。作为江淮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合肥成为南宋抗金的前哨阵地。抗金名将牛皋、刘锜、杨沂中、张浚等先后在庐州大败金兵。因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合肥赢得了“铁庐州”之号。此外,韦睿堰水破合肥、张献忠智取庐州城、太平军两克庐州和三河大捷,都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富有反抗压迫、反抗剥削、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是合肥人民在谱写自己历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鲜明特征。历代农民起义,合肥健儿多有响应。辛亥革命时期,合肥籍志士追随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万福华勇刺王之春,倪映典喋血广州燕塘,吴旸谷为***和甘洒热血,范鸿仙誓死讨袁……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党组织的建立,合肥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1926年,崔筱斋在合肥北乡建立了合肥地区第一个中***组织,播洒革命火种。同年11月,***产党员蔡晓舟、李云鹤等联合进步人士许习庸等发动了有数百人参加的吴山庙武装起义,迎接北伐军入皖。1932年4月7日,崔筱斋、李星三率领合肥北乡双河集农民举行暴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合肥人民奋起反抗日本的侵略,新四军四支队和二师、七师先后挺进合肥抗击日军,抗日烽火燃遍庐州。解放战争时期,合肥人民不断掀起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了与人民解放军相配合的反蒋反美斗争的第二条战线,最终迎来了合肥的和平解放。
合肥的解放使这座千年古城获得了新生,合肥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中国***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合肥人民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使合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天,合肥人民正以更加昂扬的热情、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扎实的步伐,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奋力拼搏。合肥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著称。
三国旧地
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关联景点:逍遥津公园、明教寺、三国遗址公园
包拯故里
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乡。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合肥市肥东县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进士,拟任建昌知县(江西永修)。但是,包拯信奉“父母在,不远游”,辞官不授,在家奉养双亲。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公登上仁途,离家出任扬州天长知县。公元1062年,病逝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
包公祠位于包公读书处---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包公庙的鼻祖。包公墓内敛藏着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清风阁选用各种精美雕刻描绘了包公一生中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