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说”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下官以为”
“吾以为”
“在下以为”
“吾曰”
“予曰”、“吾曰”、“余曰”、“我曰”、“朕曰”、“孤曰”、“臣曰”、“仆曰”、“妾曰”
在古文中表示“说”的一字词有:
讲、说 、呼 、吟、读 、问 、答 、劝、告 、评 、议 、赞 、论、述 、夸、辩 、曰
在古文中表示“我”的一字词有:
予、吾、余、我、朕、孤、臣、仆、妾
将上述表示“说”的词与表示“我”的词并列,均可以组成“我说”
2. 我和你 用古文怎么说我:吾、予、余;和:与、同;你:尔、汝、君(男)、卿(女);任意排列组合即可。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扩展资料
古文中常见虚词:
而: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因果关系。
且:相当于“啊”
何:什么;怎么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啊;通“呵”,喝问。
若:如同,像
乎: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感叹;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 。
所:也
乃 :你,你的;他的;此,这;这样,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难道;怎么。
常见的虚词还有:也、则、以、者、因、之、为、于、兮、焉、与、莫等。
百度百科-文言文
3.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你”用文言文:尔、汝、乃、子、足下、若、卿、阁下、公尔。
一、尔
尔,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837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二、汝
汝,读音rǔ,基本含义是你,作名词时,指汝水。
三、乃
乃,是指中国汉字,在古《康熙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亦有不同的释义。词性为代词、动词、副词、连词。结构为单一结构。
乃 nǎi。本义为:“再度”、“重复”。引申为:“一系列”。
《尔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语。”案,“因上起下”即“承上启下”或“承前启后”。
特指“你”。因为“我”承于“他”而启于“你”。
四、足下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五、阁下
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近代至现代则多用于书籍信函中。目前人们在书信(尤其是公函、业务相关书信)中仍然使用阁下来称呼彼此。
但是由于“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阁下”一词多用于外交场合。香港的法院于1997年主权移交后对法官的称呼由“法官大人”转为“法官阁下”。
4. ''你''在文言文中怎么说或者的本义是“或”,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
古人在单指选择关系的一方时,加上代词“者”,就变成了“或者”。也就是说“或者”本来就是文言文的说法。例如: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或者曰。——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古今“或者”的区别在于:现代的或者是一个词,连词,意思还是或:“他或来或不来” /“他或者来或者不来”;文言文中的或者则是两个词组成的词组,连词“或”加上代词“者”。者,指代选择的一方。
5. 我 文言文怎么讲除了 余、吾、予 之外,其他的“我”多作宾语和定语,一般不作主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宾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定语)
“昂”
《诗经》: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了河,我在等待我朋友。)
“台”
《尚书》: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不是我小子胆敢叛乱,夏朝罪恶深重,老天要消灭它。)
“朕”
《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爷爷叫伯庸)
另外,除了用代词表示,还可用谦称,如:
君王用:寡人、孤、不谷、
一般人用:臣、在下,称自己的名,
女人用:妾,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