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对联的编撰方法与创作训练

对联的编撰方法与创作训练

这是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摘要:编撰对联是语言涵义、语法、音韵的综合运用,也是思想条理的训练。编撰对联的方法有呼应法、集纳法、延展法、镶嵌法、修正法五种;创作对联的训练要从基本联入手,从平常的阅读中,找出感兴趣的语句来对,并直接运用于交际应酬之中,从作对联中学对联;可交一些联友,切磋联艺,交流心得,还可参加一些征联活动和对联社团的活动。要打牢语言文字的基础,学习一点音韵、训诂、语法、修辞、逻辑常识,多读些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对联艺术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旧时代的语文教育,强调读和背,诗词要吟诵,文章要朗诵。此外,还有专门的“对课”。所谓对课,就是背诵《笠翁对韵》,对对子,即作对联,又称联句。至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文学院的入院考试还要对对子,文学院的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说:“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字之特性有密切关系”的试题方式,“似无过于对对子之一方法”。陈寅恪举出的理由,有“音韵”、“语法”、“语藏”以及“思想之条理”四种因素,尤其是“思想条理”,“凡上等之对子,必具正合反之三阶段”。

作对联,不仅属于一种文学创作,系语言涵义、语法、音韵的综合运用,也是思想条理的培养与训练。从哲学上讲,对联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贯彻和演绎,就是在进行“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辩证。

编撰对联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对联则要加强训练。

1 对联的编撰方法

编撰对联的方法,大体有五种,分述如下。

1.1 呼应法

呼应法,是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前者呼,后者应”那里借来的。呼应法是编撰对联最常见的方法。人家出上联,你对下联;你出上联,人家对下联。往日墨客骚人幸会雅集,出句对句,相互呼应,有如问答,有如唱和,借以显露文采和机锋,交流思想和情感,成为交友的一大乐事。但也有一时对不出来的,便搁置下来,流传下去。到了某年某月,一下子又有人对出来了,便成为联坛佳话。

北宋年间,诗人黄庭坚坐船从江西九江顺流而下,准备到南京游览。船夫出了上联要他对下联,他对不出,流传至今。到1993年11月,一位在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打工的张传高对了出来:

驾一叶扁舟,荡二支小浆,挂三四片旧帆,坐五六位游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九江正好十里;

带十条麻袋,买九头乳猪,担八七里路程,歇六五回小气,经四塘村,到三塘镇,距二塘还有一站。

明末名*柳如是,曾以自己的名字撰一上联求对。三百多年之后,到了抗战时期,美国总统华来士访问中国,有人一下子就对出来了:

柳如是如柳,

华来士来华。

清朝有一位江南名士游览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故居成都望江楼,感慨系之偶得一上联,他在成都住了半年,一直苦苦思索,终未对出下联。百余年来,到望江楼的游客成千上万,也无人对妥。1974年,在望江楼举行工农兵赛诗会,一位青年却对出了下联:

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意思尚可,对仗不工:“流”是名词又作动词用,“才”只是名词;“世”是仄声,应对平声。

以上三例,说明对联来源于生活,无论出句或者对句都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是生活给人以启迪和暗示;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急于求成,往往却不可得。此其一。其二,“长期积累,偶尔得之”,也是对联创作的规律。长期积累,既是社会生活的积累,也是人生体验的积累;偶尔得之,就某件事、某个人、某个场景的出现,一下子触发出灵感,文思喷涌而出,疑难迎刃而解。

以上三个上联都出得刁,第一个是数字联,第二个是回文联,第三个是回环联,难度很高,不易对出的。

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抗战初期在武汉为邻居写的一副春联,则是以顾炎武的一句名言作上联而对下联,切合实际,表达民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抗战必胜,妇孺皆知。

对于初学者不妨先找比较容易的出句,再想对句,不要一下子钻进奇联、绝联的死胡同出不来。

1.2 集纳法

集句是旧文人作诗、填词、撰联的一种方式,指截取前人的诗、词、曲、赋、文章乃至碑帖、铭文、经卷中现成的句子,拼成一篇作品,并且合乎规范,天衣无缝,像自己创作的一样。这可以说在做编辑工作,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这种编撰对联的方法称之为集纳法。

张中行先生说,集句就是自己偷懒,请几位古人出马各捐赠一句,拼凑起来,以表达的自己的意思。冰心说,集句就像小孩子玩七巧板,拼接起来挺好玩的,但玩的结果,倒也觉得有了“新作”,似乎比出处的原作还精致,还有意义一些。张中行的“偷懒”论,冰心的“好玩”说,是取其态度和心情。我以为以集纳法作对联,更像是当红娘做媒人,牵线搭桥,将此篇中的此句与彼篇中的彼句结为连理。红娘对双方都了解透彻,意思、字数、结构、平仄,都配得上,合得来,才能结秦晋之好。宋人《考古质疑》认为,好的集句“机杼真若己出”,“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于本诗者”。

请看下面的一些集句联是多么般配、妥帖:

读书破万卷 (杜甫)

落笔超群英 (李白)

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

今年花胜去年红 (欧阳修)

旧书不厌百回读

至理真能万事忘 (集苏轼句)

百年心事归平淡

九洲生气恃风雷 (集龚自珍句)

但愿众生得离苦

不为自己求安乐 (李叔同集《华严经》句)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尚书》)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左传》)

洗心曰斋,防患曰戒 (《易辞》)

循法无过,修礼无邪 (《战国策》)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慎;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集“四书”句)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集“四书”句)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 (岳飞)

乾坤正气,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文天祥)

阅读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有的篇目背得滚瓜烂熟,深谙诗词格律,才能集句成联。梁启超的夫人生病住院,梁去陪伴,其夫人入睡后,他闲着无事,就回忆宋词中的名句,集成多副对联,写下来分送给朋友。其中送给徐志摩的是: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

上联第一句摘自吴文英《高阳台》,第二句摘自姜白石《点绛唇》,第三句摘自陈西农《秋霁》;下联第一句摘自辛弃疾《清平乐》,第二句摘自洪平斋《眼儿媚》,第三句摘自陈简斋《临江仙》。这副集句联很符合徐志摩为人和作诗的风格,下联还隐括着徐志摩陪泰戈尔游西湖在海棠花下通宵写诗一事。

1.3 延展法

延展法是将已有的对联加以延续和扩展,使之成为新的对联。

两蝶斗——花间两蝶斗——翩翩花间两蝶斗

一鸥游——水上一鸥游——袅袅水上一鸥游

三塔寺——三塔寺前三座塔

五台山——五台山上五层台

人影晃——人立石桥人影晃,人影不随流水去;

客梦常——客宿他乡客梦常,客梦总往故地来。

第一联是向前延展,使“蝶”和“鸥”有了背景,有了动态,变得栩栩如生;第二联是向后延展,使“寺”和“山”有了层次,变得清晰,有回环之韵和重叠之美;第三联是向前向后双延展,对“人影”和“客梦”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具备了诗情画意。

延展法得来的新对联比原有的对联要长,但不是刻意拉长,不要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不要堆砌罗列、平添累赘,而是在原有的对联基础上再创造,丰富其内容,焕发其光彩。

旧时代有个贪官,在衙门前贴了副对联装点门面,谁知当天夜里却有人予以延展:

爱民如子——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俱为山乎。

这是以延展法为战斗的武器,揭露了贪官污吏的真面目。

1.4 镶嵌法

从表现对象的名称出发,挪转、演绎成一副对联,而表现对象的名称像镶嵌在对联中的宝石一样。这种方法叫镶嵌法,如此编撰的对联称嵌名联,或嵌字联。

流传最广的嵌字联是民国时期骂袁世凯的,将“民国总统”四字镶嵌进去: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而清末的一副嘲讽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嵌字联则隐晦曲折得多:

季子敢言高,与我意见大相左;

藩臣徒误国,问他经济有何曾。

上联以曾国藩的口吻指责左宗棠竟敢与我的意见不同,气势咄咄逼人;下联以左宗棠的口气反唇相讥,骂曾国藩身为国家重臣,误国误民。左宗棠字季高,上联镶嵌“左”、“季”、“高”三字,下联镶嵌“曾”、“国”、“藩”三字,拆开了姓名,又打乱了顺序。且一个用名,一个用字,而“曾”又是异读字,一眼看去,还发现不了。

明末经略史洪承畴六十寿辰时,他有一个弟子披麻戴孝献出一联,请洪承畴即时悬挂,展开一看,是副嵌字联: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将抗清名将史可法和降清叛明的洪承畴二人的名字镶嵌进去,形成强烈的对比,“承畴”二字谐音为“成仇”。

有一副嵌名联意在言外,另有所指:

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

林子超国府主席,何曾主席国府,林子超然。

上联镶嵌了记者易君左的名字两次及他的著作《闲话扬州》,下联镶嵌了林子超的名字两次。这副对联是借两个人两件事来讽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它的妙处在于:《闲话扬州》倒过来成“扬州闲话”,“国府主席”倒过来成“主席国府”,意味深长;“君”和“子”都对是人的尊称,“易君”和“林子”可以独立出来成为称呼,而将最后一个字“左”和“超”用来对其人其事的评价,恰到好处。

黄宾虹的书房名为宙合斋,他自书一联,将“宙合”二字镶嵌于联首:

宙有往古来今之训

合于天工物巧而设

食品店在中秋节前贴出的对联,镶嵌了“月饼”二字:

月在当头真个亮

饼还可口这儿来

西安的碑林酒家,将店名“碑林酒家”四字镶嵌于门联之中:

门近碑林多雅意

客临酒家有奇香

镶嵌法的好处在于抓住重点,直奔主题,围绕镶嵌的字展开思路,遣词造句,能在较短的时间编出对联来,博得喝彩,并且是“定身制作”,特色鲜明,拥有“专利”,不可他用。所以,嵌字联比较广泛地运用于交际应酬。镶嵌法的难度在于,所镶嵌的字,在对联中要像是被绿叶扶持的一朵花,增光添彩,自然和谐,不能像破衣烂衫上打的补钉,刺眼难看。明明是有意为之,却不露雕琢痕迹,这是运用镶嵌法应把握的要领。

1.5 修正法

修正法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发现了别人对联的错误,予以修改,成为正确的对联;二是别人的对联并无错误,但想换一种说法,说得更俏皮些,于是就予以修改,成为另一种“版本”;三是前人的对联意思很好,对得也工稳,但它是彼时彼地彼情彼景的产物,不合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要求,或者说不合自己的心思,而予以修改,变成一副新的对联。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有一副很俏皮的对联:“度假村/传真机”,是无情对。我很欣赏,替他传扬,后来我给学生讲起对联,也举此为例,但用我讲的规则一验证,三字联起码第二三字要平仄相对,“村”是平声字,不对,得修改:

度假村    打假办

传真机    传真机

“打假办”是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办公室的简称,大家都懂,我也就顺手拈来做了上联。

从前,路边小旅店常贴一副对联,以招徕顾客,有位店主将它改了:

未晚先投宿   未晚先投二十八

鸡鸣早看天   鸡鸣早看三十三

上下联结尾的数字让人莫名其妙。其实“二十八”是“二十八星宿”的简化,暗含“宿”意;“三十三”是“三十三重天”的简化,暗含“天”意。

清末诗人龚自珍有次经过骡马店看到一副门联,乃贩夫走卒所为,水平太低,就向店主建议,改了下联:

左手牵来千里马   左手牵来千里马

右手牵来万里牛   前身应是九方皋

“九方皋”,一作九方堙。不是动物,而是人,春秋时代的人,善相马。经伯乐推荐,为秦穆公求千里马,不辨颜色和雌雄,却能观察马的本质。伯乐称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乍一看,龚自珍改的下联似乎对得不工整,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在看,用古汉语一字一词的格式推敲起来,他对得是很工稳的。

修正法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谙熟对联的规则,有较高的鉴赏力,能进行鉴别,作出判断,指出错误在哪儿,怎样改正。识错才能改错。用修正法要比原作者略胜一筹,能“诊断处方”。无知妄改,以错纠错,改正为错,那就要闹笑话了。

以上五种编撰对联的方法,都是有所根据、有所凭借、有所依傍、有所参照的,不算是完全的独立创作。真正的独立创作,要困难得多。但既然有心学对联,作对联,独立创作是水到渠成的事,也应该早日实现。独立创作对联,也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粗到精,日臻完美。

2 对联的创作训练

创作对联的训练,可以提出以下三点。

2.1 从基本联练习入手

一字、二字、三字、四字的对联是基础,可称作基本联。

再长的对联都是由一、二、三、四字的对联组成的。五字联可由一、四字联合成,或四、一字联合成,或二、三字联合成,或三、二字联合成;六字联是三个二字联或两个三字联合成,或二、四字联合成,或四、二字联合成。七字联是最常见的对联,但也可以分解成一、二、三、四字的对联,请看以下诸例:

春风放胆来梳柳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夜雨/瞒人/去/润花 (郑板桥)

武陵源世外春色   武陵源/世外春色

寒山寺半夜钟声   寒山寺/半夜钟声 (莫愁湖胜棋楼)

一门父子三词客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千古文章/八大家 (眉州三苏祠)

满堂花醉三千客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一剑霜/寒/四十州 (孙中山旧居)

阅透人情知纸厚   阅透人情/知/纸厚

踏穿世路觉山平   踏穿世路/觉/山平 (林真联)

狂到世人皆可杀   狂到/世人皆可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醉来/天子不能呼 (南京太白楼联)

书有未曾经我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事/无/不可对人言

洞五百年不见底   洞/五百年/不见底

桃三千年不开花   桃/三千年/不开花 (绍兴东湖仙桃洞)

水从碧玉环中去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人/在苍龙背上/行 (赵州桥)

其人如泰山北斗   其人/如/泰山北斗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日/也/天朗气清 (韩文公祠)

为什么不选取五字联作基本联呢,因为汉语的词语中,少有五字的,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样的新词汇,也是可以分解为二、三字的。如以上对联中,“未曾经我读/不可对人言”可分解成“未曾/经我读”,“不可/对人言”;“从碧玉环中/在苍龙背上”可分解为“从/碧玉环/中”,“在/苍龙背/上”。为什么要把四字联作为基本联呢?因为它是字数较少但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吕叔湘说,“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它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四字格”的结构灵活多变,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并且大多数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要多做些一、二、三、四字对联的练习。

一字联。古汉语中,很多字是词,现代现语中也保留了不少。一字联的练习:“看”对“听”,上仄下平;“做”对“说”,上仄下平;“事”对“人”,上仄下平。

二字联。现代汉语中两个字的词很多,古汉语中的一字词不少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两个字的词。两字联的练习:“做事”对“为人”,仄仄对平平;“处世”对“为人”也是仄仄对平平;“白话”对“文言”,仄仄对平平。对两个字的词,还可以练习双声对双声、叠韵对叠韵、双声对叠韵,如“军警”对“人民”,双声对叠韵,又是平仄对平平。

三字联。不少新名词是三个字的,可从生活中取材做练习:“牛仔裤”对“夹克衫”,是名词对名词,衣服对衣服,仄仄仄对平平平;“冷却器”对“保温杯”,是名词对名词,器物对器物,仄仄仄对仄平平。

四字联。可以从成语词典中找条目做练习。如:“瓜熟蒂落”对“水到渠成”,结构相同,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对仗工稳;“伯乐相马”对“叶公好龙”,结构相同,平仄仄仄对仄平仄平,二、四字平仄相对。

2.2 平常阅读中,找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来对

比如你买了一本书是某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可用“文艺出版社”作上联对下联,不难对出“商务印书局”。但用一般规则来检查,第二、四、五字须平仄相对,现第二字平仄相同,不行。再做调整,将上联换成“文心出版社”,就是不错的对联了:

—|—||   ———||

文艺出版社   文心出版社

商务印书局   商务印书局

—||——   —||——

又如《国际歌》中有句“世上没有救世主”,很好。你可尝试着对下联,不难对出“人间岂无热心人”,第二、四、六、七字平仄相对,意思也好;仔细一检查,就发现问题了,上联有两个“世”字,下联虽有两个“人”字,但错位了,得调整,可改成“人间岂无助人心”:

|||||||   |||||||

世上没有救世主   世上没有救世主

人间岂无热心人   人间岂无助人心

——|—|——   ——|—|——

要学会自检,即对自己所作的对联进行语法分析、词性识别、平仄鉴定,以保证出手的对联合乎对联的一般规则,是合格品。

2.3 直接运用于交际应酬,在作对联中学习对联创作

这是一种实战演习。春节前,大胆地为自家为亲戚家撰写春联;亲朋好友有婚嫁、乔迁、升学、升官的喜庆,勇敢地送贺联;熟识的老人去世,虔诚地去送挽联。将这些对联送出去,就是公开发表,就会受到检验,得到反馈:做得好的会传扬开来,做得不好的,受到了批评也便于改进。

另外,交一些联友,切磋联艺、交流心得;参加一些征联活动,若有幸得个奖,更是一种激励;还可参加对联社团活动。现在从县到省到全国,都有楹联协会,有的机关、学校还有楹联社团。参加进去,更有学习、交流和深造的机会。

创作对联,文字功底很重要。要学一点语法,学一点修辞,学一点逻辑,学一点音韵和训诂,凡是拿不准的,都得查工具书;在书报刊的阅读中,留心一下对联,文章中夹有对联的,可以多揣摩揣摩,鉴赏鉴赏。

最后,还得指出,对联与旧体诗词有紧密的联系,不要单打一,边学对联边学旧体诗词,有利于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

作者:罗维扬 原载:《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