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
“你”用文言文:尔、汝、乃、子、足下、若、卿、阁下、公尔。
一、尔
尔,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837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二、汝
汝,读音rǔ,基本含义是你,作名词时,指汝水。
三、乃
乃,是指中国汉字,在古《康熙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亦有不同的释义。词性为代词、动词、副词、连词。结构为单一结构。
乃 nǎi。本义为:“再度”、“重复”。引申为:“一系列”。
《尔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语。”案,“因上起下”即“承上启下”或“承前启后”。
特指“你”。因为“我”承于“他”而启于“你”。
四、足下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五、阁下
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近代至现代则多用于书籍信函中。目前人们在书信(尤其是公函、业务相关书信)中仍然使用阁下来称呼彼此。
但是由于“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阁下”一词多用于外交场合。香港的法院于1997年主权移交后对法官的称呼由“法官大人”转为“法官阁下”。
2.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尔、卿、公、若、子、女、你、君、彼一、尔拼音:ěr释义:1、你,你的:尔父。
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
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4、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5、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
率尔(轻易地)。二、卿拼音:qīng释义: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姓。三、公拼音:gōng释义: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
公心。大公无私。
2、***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
公海。公制。
3、国家,社会,大众:公***。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
公众。公民。
公论(公众的评论)。4、让大家知道:公开。
公报。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
公主。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
包公。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9、姓。四、若拼音:ruò释义:1、如果,假如:若果。
倘若。假若。
天若有情天亦老。2、如,像:年相若。
安之若素。旁若无人。
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4、约计:若干(gān )。
若许。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
若英(“杜若”的花)。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五、君拼音:jūn释义:1、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
君子。君王。
君上。国君。
君权。君临。
君侧。2、古代的封号:商君。
平原君。信陵君。
长安君。3、对对方的尊称:张君。
诸君。
3. 我等你,用文言文怎么说文言文:吾待汝。
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
鸦片战争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扩展资料
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是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以便用最少的字承载最多的信息量。
早期的古文多用于统治阶层占卜、祭祀、发布诰文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纸代替竹简。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