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问题并不简单,反而很深。 古人在没有任何电子仪器的年代就可以精通人体经络以及它的运行规律…… 以及中医和人体经络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深不可测的伟大智慧! 有一本书对这方面进行了好玩的探讨《人类的一半是外星人》……帮你引用了一段可能你会感兴趣的内容:)“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日本人最近几年开发一种叫“氧气罐”的新产品,让工作劳累的上班族或是爱美的女性在用力吸几口纯氧后,能马上活力充沛。可是这种氧气罐不只是贵,而且一般人还没有买空气的观念,因此它的市场还限定在少数人的领域中。其实,不用花钱去买这种时髦玩意儿,自力救济就能有大量有氧的效果。试试“丹田呼吸法”或称“腹式呼吸”吧。它的方法一点也不难,就是当我们在吸气时,不只吸到肺部让胸腔充满气体而已,可以再吸饱一点让肺部往下沉,挤压到下面的横隔膜,这样吸入的空气会比以前多很多,好像一口气就把它吸到腹部的丹田,这样吸气自然含氧量就高。因为横隔膜被挤得往下沉了,所以腹部会向前突出,所以又叫腹式呼吸法。在吐气时微微用力将突出的小腹向内缩,压迫横隔膜往上,自然也挤压到肺部,让肺腔往上缩小,就完成吐气动作了。这样一吸一吐之间,动作比以前加大,自然呼吸的速度会放慢,进出的气体也更多了。据专家研究,横隔膜每下降1厘米,就增加300毫升的气体,也就是说,若是空气中的含氧量都一样,懂得用丹田呼吸法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比别人更有氧、更鲜活。氧气足,当然就会减少头昏、精神不济或是脸色不佳的问题了,而且更能放慢脚步,舒解压力。除了氧气更足之外,专家研究显示,丹田呼吸法还能做深层的体内按摩,因为腹部肚脐在一上一下运动时,腹腔内的器官,包括大小肠、胰脏、肾、肝甚至生殖器官,都被温和地压迫到,增加器官的血液循环,也促使这些器官的活化。再者,专家发现,生物界中呼吸愈沉愈慢的动物,寿命愈长;相反,呼吸急促的动物,寿命就短,以丹田呼吸来放慢频率,是个好处多但又简单的养生之道。所谓丹田,就是肚脐下一寸三分(约两指)处。腹式呼吸即是以此来做呼吸的调节运动。2.一般初学者,可将手指置于丹田处,因为这样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吸气时,感觉下腹部慢慢涨起,一直涨到感觉极限时,再自然慢慢吐气,感觉下腹部慢慢缩小。如此重复,直到习惯这个呼吸方式的时候,就可以加入意念的动作。意念的配合,是吸升呼降法。亦即,吸气时意念在肾引之上升,呼气时,意念在心使之下降。此中不但有心肾相交之意,更有小周天之功。3.练习腹式呼吸,到了能通大小周天的境界,自然全身气脉游走不息,不管是记忆力或注意力都会有空前的增进,对速读自然有好处,不过又不只是在速读,人生际遇也会大大的不同呢。 意守丹田,简单地说,就是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到丹田的部位,耳无闻,目无视,鼻无 嗅,心不外驰,专心体会真气之活动。 在炼气功时,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脐下三寸,为吾 人生命力的泉源。在调整呼吸以后,由呼气运动,推动真气下行,集中在丹田之内。丹 田内真气充满,则可以贯通督脉,所谓“积气冲关”则可以进入高深之境界。 所谓意守,就是心不外驰,精神集中。守字有定的意义在里,也就是《尚书》说的 “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大学》上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家说 的“止观”,孟子提出“求放心”都是指意守而言。俗语说“锁心猿、拴意马”,也是 意守。《内功经》上说得更具体:“泰出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 ,就是意守丹田。孔子告诉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 四个勿字,也就是意守的具体办法。《书经》所云:“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永言兹在 兹”,更指出意守之办法。 丹田二字始自道家,儒、释并无此语。按丹田的释义,是一种奇妙的药品,它是由 许多健身祛病的药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疗效极高的物质。所以世传为“妙药灵丹” ,因为它能祛病延年,所以在人身机体中经过生理变化所产生的生活动力——真气,道 家与医家也称之为“丹”。所谓“丹田”就是汇集丹的处所,在人体中是一个最重要的 部位,为生命动力的泉源。 “丹田”的位置,一般文献记载,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居 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容 小肠,为小肠经之募穴;是三阴任脉之会。类似一个夹室,气冲则升,气虚则合,为任 、冲、督三脉之发源地。是全身经气聚集之处,故又名“气海”。也叫血室、命门、血 海、大海、子宫、关原、下纪、精露、大润、大中、丹田。 “丹田”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性命由此产生,发育、成长,故又 名生门、胞门。在《针灸经》上注释:能治带下经病、不孕无子、恶露不尽、尿血、卒 中、脱症、淋浊、疝痛、遗精、遗尿、虚劳、 羸弱。 另外有一说:两眉中间天心穴为上丹田。《内功经》云:“气沉海底,光聚天心。 ”因为气功到一个相当阶段,两眉中间会发现亮光。又有一个说法,心口窝巨阙穴处为 中丹田。因为气功练习,初步要注意气下到心口窝。在巨阙穴上,首先有发热感。而巨 阙穴又为心经之募穴,主治心痛、反胃、惊搏、健忘。《内功经》云:“目视心宫,气 注大海。”《针灸学》上也有脐下寸半气海穴和脐下二寸石门穴为丹田之说。《中国医 学大词典》说明:脐下三寸为丹田。在气功实践中,也体会到,大气沉到脐下三寸处, 才活泼拨,圆滚滚,团聚旋转有无限生机 --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