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沆瀣一气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498 成语 : 沆瀣一气 注音 : ㄏㄤˋ ㄒ|ㄝˋ | ㄑ|ˋ 汉语拼音 : hàng xiè yī qì 参考词语 : 沆瀣一襟, 沆瀣一脉 反义 : 格格不入, 圆凿方枘 近义 : 气味相投 , 臭味相投 , 通同一气 释义 : 沆瀣,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后亦用「沆瀣一气」比喻彼此臭味相投。 △「 臭味相投 」 Emoji符号 : 沆瀣1?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沆瀣一气”对应Emoji表情符号“1?”,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1?、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1?"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唐僖宗乾符二年时,派崔沆去当主考官。放榜后,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了。当时,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两个人的单名「沆」、「瀣」两个字连起来,正好是指夜间的露气的意思。于是当时人就议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说:这位主考官和他的门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间由水气凝集而成的露气呀!后来「沆瀣一气」用来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本是正面义;也转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变成负面义。 典源 :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杜审权,大中十二年知举,放卢处权。有戏之曰:「座主审权门生处权,可谓权不失权。」又乾符二年1>,崔沆2>放崔瀣3>,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注解〕 (1)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875年。 (2)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内融。崔铉子。累迁中书舍人。僖宗时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黄巢军陷京师,匿张直方弟,被杀。沆,音ㄏㄤˋ。 (3)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详。瀣,音ㄒ|ㄝˋ。 书证 : 01.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源) 02.《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运军运弁沆瀣一气,州县惟恐误兑,势不得不浮收勒折以供其求。」 03.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二.月仙小传》:「(庄奇鹏)流离之中,惟以杜子美、李义山两集相随,故发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苍凉,与草堂翁沆瀣一气。」 用法说明 : 一、 语义说明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心灵契合」的表述上。 例 句 <01>你是英雄,他是好汉,沆瀣一气 ,令人佩服。 <02>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 二、 语义说明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例 句 <01>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02>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03>父子两人是先后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04>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两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挪用了公款。 <05>这三个沆瀣一气的贪官,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人们一提起他们来就咬牙切齿。 成语接龙
“气”字开头的成语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急败坏 气象万千 气息奄奄 气忍声吞 气压山河 气壮河山 气息厌厌 气和心平 气概凌云 气合情投 气愤填膺 气吐眉扬 气血方刚 气愤填胸“沆”字开头的成语
沆瀣一气 沆瀣一襟 沆瀣一脉“气”字结尾的成语
一鼓作气 沆瀣一气 垂头丧气 低声下气 扬眉吐气 平心静气 一团和气 乌烟瘴气 吞声忍气 平心定气 吞声饮气 伸眉吐气 方刚血气 一堂和气 平心气 平心易气 衔声茹气 低心下气 息心静气 凌云意气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沆瀣一气。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沆瀣一气。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沆瀣一气”分成的单字详解:
沆, 瀣, 一,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