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意义指的是:重现事情发生的场景,让观众、读者看到当时发生的情景。
情景,指感情与景色。见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一章:“虽然事情过去了几年,那幅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基本解释:
1. [feeling and scenery]∶感情与景色。
情景交融。
2. [circumstances]∶情形,情况。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客观背景中可直接感知的具体条件的综合。那么,情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具体看情境可以分得很细, 首要一点就是地区差异。美国很多大公司在本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到中国之后就玩不转。而法国的家乐福公司,在北京、上海甚至全中国各地都所向无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中国环境细致而透彻的把握。与此同时,家乐福却又没能在美国立住脚,因为没能成功适应美国的市场环境。
其次是组织。再科学的管理模式都不可能包打天下。管理是科学,管理是艺术,管理更是实践,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所以很多东西在这个地方适用,到其他地方不一定适用,因为人和人的组合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来自同样的区域,有相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但是组织行为还是会不一样,在几年熏陶之后,他们的行为举止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一个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互动,如果不对情境进行透彻分析的话,决策肯定会产生错误,模型再漂亮也没有用,因为历史的发展绝对不是按照一条直线发展的。
对学生来讲,企业的环境和学校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学里读书的学生最好利用暑假到外边去打工。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了解社会,社会这个课堂极为重要,现在很多学生毕业以后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无法适应社会,因为学校里的情境跟企业大不相同了。
另外,所以,某些情境会约束人,某些情境又是对人的一种释放。很多时候,依靠研究案例来学习领导学,实际上局限性相当大,比如来自哈佛商学院案例的精髓,拿到中国来用,遇到很大的挑战,为什么?因为情境完全不同。
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构成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水平和工作满意度成反比,因为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期望值就越高,跟现实发生冲突越大,他的满意度就越低。另外,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成正比吗?答案是不一定。高科技领域一定有很多高学历的人,但是在具体的创新以及重大的挑战面前往往是知识越多、步子越慢,为什么呢?因为知识越多,脑中的约束就越多,假设越来越多,问号越来越多,他的步子就迈得越来越慢,往往会错过机会。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大学还没有读完,他脑中的约束就很少。
情境还有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任务。搞管理就要面对各种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和外延。面对不同的情况,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情境非常重要。当研究一个领导者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他的行为,更关键的是关注产生他行为的环境。比如研究华为总裁任正非,不仅仅要研究他的现行政策,还要研究他的历史、家庭和教育,他当兵18年中的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深圳这个地区的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研究清楚这个人。蒙牛总裁牛根生曾说,蒙牛的成功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他特别强调了情境的作用。
所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一个情境下一种正确的领导行为,到另一个情境下这种领导行为可能会成功,也可能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