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诰第十五
洛诰第十五
原文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810]:“朕复子明辟[811]。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812],予乃胤保大相东土[813],其基作民明辟[814]。“予惟乙卯[815],朝至于洛师[816]。我卜河朔黎水[817],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818],惟洛食[819];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820]。”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821],来相宅,其作周匹[822],休!公既定宅,伻来[823],来,视予卜[824],休恒吉[825]。我二人***贞[826]。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827]!拜手稽首诲言[828]。”
注释
[810]拜手稽首:古代最敬的礼节。
[811]朕:我。复:告诉。子:您,指成王。明辟:明法,指治洛的光辉措施。
[812]王如不敢:言成王谦逊。及:参与。基命定命:打算告诉我的安定之命。基,谋。命,告。定命,指作洛。
[813]胤:继。保:太保,即召公。东土:指洛邑。
[814]其:乃。基:商量,作:振作,鼓舞。
[815]乙卯:成王七年三月十二日。
[816]洛师:洛邑。
[817]河朔:黄河的北方。黎水:卫河和淇水合流到黎阳故城叫黎水。黎阳故城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818]涧水:发源于河南渑池县,到洛阳西南流入洛水。瀍(chán)水:源于洛阳西北,至洛阳东流入洛水。
[819]惟:仅。食:指吉兆。
[820]伻:使。伻来,使成王来洛。图:谋。
[821]休:美好,指好的指示。
[822]周匹:镐京的匹配。
[823]伻来:使我来。
[824]视予卜:视,示。示我以卜。
[825]休:喜,恒吉:并吉。恒,遍。
[826]贞:当,承当。
[827]其:庶几。以:与。
[828]诲:教诲。
译文
召公在洛邑勘察完毕以后,东都正式开建,周公前往洛邑亲自监工,并占卜凶吉,作《洛诰》向成王汇报情况。周公跪拜叩头说:“我告诉您治理洛邑的重大政策。王谦逊,似乎不敢参与上帝指示给您的安定天下的方略,我就继太保之后,全面视察了洛邑,就商定了鼓舞老百姓的重大政策。“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先占卜了黄河北方的黎水地区,我又占卜了涧水以东、瀍水以西地区,仅有洛地吉利。我又占卜了瀍水以东地区,也仅有洛地吉利。于是请您来商量,且献上卜兆。”成王跪拜叩头,回答说:“公不敢不敬重上帝赐给的福庆,亲自勘察地址,将营建与镐京相配的新邑,很好啊!公既已选定地址,使我来,我来了,又让我看了卜兆,我为卜兆吉祥而高兴。让我们二人***同承当这一吉祥。愿公领着我永远敬重上帝赐给的福庆!跪拜叩头接受我公的教诲。”
原文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829],祀于新邑,咸秩无文[830]。予齐百工[831],伻从王于周[832],予惟曰[833]:‘庶有事[834]。’今王即命曰[835]:‘记功,宗以功作元祀[836]。’惟命曰[837]:‘汝受命笃弼[838],丕视功载[839],乃汝其悉自教工[840]。’“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841]!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842],弗其绝。厥若彝及抚事如予[843],惟以在周工往新邑[844]。伻向即有僚[845],明作有功[846],惇大成裕[847],汝永有辞[848]。”公曰:“已[849]!汝惟冲子,惟终[850]。汝其敬识百辟享[851],亦识其有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852]。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853]。乃惟孺子颁[854],朕不暇听。
注释
[829]肇:始。称:举行。殷礼:会见众诸侯之大礼。
[830]咸:都。秩:次序,引申为安排。文:通“紊”,乱。
[831]齐:率领。百工:百官。
[832]周:指镐京。
[833]惟:思。
[834]庶:大概,也许。事:指祭祀。
[835]即:就。
[836]宗:宗人,管礼乐的官。以:率领。元祀:大祀。
[837]惟:有。
[838]受命:接受武王的顾命。笃:通督,督导。弼:辅助。
[839]功载:记功的书。
[840]乃:于是。悉:尽心。教工:指导工作。
[841]孺子:指成王。朋:古凤字,引申有奋起、振奋义。
[842]焰焰:微小的样子。攸:所。灼:烧。叙:绪,残余。
[843]及:汲汲,努力。抚事:主持国事。
[844]在周工:在镐京的官员。
[845]向即:趋就。有僚:官职。
[846]明:勉力。
[847]惇大:惇,厚,重视。重视大的。成裕:裕,大,指大事。成裕,完成大事。这里指举行祭祀和殷礼。
[848]辞:赞美之辞。
[849]已:唉。
[850]惟:为。冲:幼。惟终:思终,思完成前人之功。
[851]百辟:众诸侯。享:享礼,朝见的礼节。
[852]多仪:重视礼仪。仪不及物:物有余而礼不足。曰:谓。
[853]役志:用心。爽:差错。侮:轻慢。
[854]颁:分,分担。
译文
周公说:“王啊,开始举行殷礼接见诸侯,在新邑举行祭祀,都已安排得有条不紊了。我率领百官,使他们在镐京听取王的意见,我想道:‘您或许可以去举行祭祀。’现在王命令道:‘记下功绩,宗人率领功臣举行大祭祀。’王又命令道:‘你接受先王遗命,督导辅助,你全面查阅记功的书,然后你要悉心亲自指导这件事。’“王啊!您要振奋,您要振奋,要到洛邑去!不要像火刚开始燃烧时那样气势很弱;那燃烧的余火,决不可让它熄灭。您要像我一样顺从常法,汲汲主持政事,率领在镐京的官员到洛邑去。使他们各就其职,勉力建立功勋,重视大事,完成大业。您就会永远获得美誉。”周公说:“唉!您虽然是个年轻人,该考虑完成先王未竟的功业。您应该认真考察诸侯的享礼,也要考察其中也有不该享受享礼的。享礼注重礼节,假如礼节赶不上礼物,应该叫做不享。因为诸侯对享礼不诚心,老百姓就会认为可以不享。这样,政事将会错乱怠慢。我急着想您来分担政务,我没有闲暇管理这么多啊!
原文
“朕教汝于棐民彝[855],汝乃是不蘉[856],乃时惟不永哉[857]!笃叙乃正父罔不若[858],不敢废乃命[859]。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860]!彼裕我民[861],无远用戾[862]。”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863]。公称丕显德[864],以予小子扬文武烈[865],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866],居[867];惇宗将礼[868],称秩元祀[869],咸秩无文[870]。惟公德明光于上下[871],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872],迓衡不迷[873]。文武勤教[874],予冲子夙夜毖祀[875]。”王曰:“公功棐迪[876],笃罔不若时[877]。”
注释
[855]于:以。棐:辅助。彝:法。
[856]乃:若。蘉(máng):勉力。
[857]时:善,指善政。永:远,推广。
[858]笃:通“督”,督察。叙:铨叙,升降。正:长官。父:同姓长官。
[859]废:废弃。乃:你的。
[860]明农:都是勉的意思,
[861]彼:往。裕:教导。
[862]无:语首助词用:因此。戾:至。
[863]明:勉力。
[864]称:发扬。
[865]以:使。扬:继续。烈:事业。
[866]和恒:双声连语,和悦的意思。
[867]师:洛师,洛邑。
[868]惇:厚。宗:尊。将:大。惇宗将礼,即尊重大礼。
[869]称:举行。秩:安排。元祀:大祀。
[870]文:紊乱。
[871]上下:指天地。
[872]旁:普遍。穆穆:美,指美政。
[873]迓:一作御,逆。衡:通横。迷:乱。御衡不迷,言遭横逆而心不乱。
[874]文武:文武百官。
[875]毖:谨慎。
[876]功:善。棐迪:辅导。
[877]笃:信。若:顺。时:承。
译文
“我教给您辅导百姓的法则,您假如不努力办这些事,您的善政就不会推广啊!全像我一样监督考察您的官员,他们就不敢废弃您的命令了。您到新邑去,要认真啊!现在我们要奋发努力啊!去教导好我们的百姓。远方的人因此也就归附了。”王这样说:“公啊!请努力保护我这年轻人。公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上帝的教诲,使四方百姓和悦,居在洛邑;隆重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条不紊。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之事而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就日夜慎重祭祀好了。”王说:“公善于辅导,我真的无不顺从。”
原文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878],命公后[879]。四方迪乱未定[880],于宗礼亦未克敉[881],公功迪将[882],其后监我士师工[883],诞保文武受民[884],乱为四辅[885]。”王曰:“公定[886],予往已[887]。公功肃将祗欢[888],公无困哉!我惟无斁其康事[889],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890]。”
注释
[878]退:退回镐京。即辟:就君位。周:镐京。
[879]后:后续,继续。指继续治洛。
[880]迪:教导。乱:治理。
[881]宗礼:宗人礼典。敉(mǐ):通“弭”,完成。
[882]迪将:教导和扶持。功:善。
[883]士、师、工:各级官员。
[884]诞:语首助词。受民:所受之民。
[885]乱:率,语助词。四辅:帮助天子的四位大臣,在前面的叫“疑”,后面的叫“丞”,左面的叫“辅”,右面的叫“弼”。统称四辅。
[886]定:止,留下来。
[887]往:往镐京。已:矣。
[888]功:善。肃:快速。将:行。祗欢:敬和,指敬和殷民的事。
[889]斁(yì):厌倦,懈怠。康事:学习政事。
[890]替:止,停止。刑:通型,示范。享:朝享。
译文
王说:“公啊!我这年轻人就要回去,在镐京就位了,请公继续治洛。四方经过教导治理,还没有安定,宗礼也没有完成,公善于教导扶持,要继续监督我们的各级官员,安定文王、武王所接受的殷民,做我的辅佐大臣。”王说:“公留下吧!我要往镐京去了。公要好好地迅速地进行敬重和睦殷民的工作,公不要让我危困呀!我当不懈地学习政事,公要不停地示范,四方诸侯将会世世代代来到周国朝享了。”
原文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891],朕恭[892]。孺子来相宅[893],其大伾典殷献民[894],乱为四方新辟[895],作周恭先[896]。曰[897]:‘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898],惟王有成绩。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899],答其师[900],作周孚先[901]。’考朕昭子刑[902],乃单文祖德[903]。“伻来毖殷[904],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905]。曰:‘明禋(yīn),拜手稽首休享[906]。’予不敢宿[907],则禋于文王、武王。‘惠笃叙[908],无有遘自疾[909],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910]。’‘王伻殷乃承叙万年[911],其永观朕子怀德[912]。’”
注释
[891]越:发扬。烈:业,有功。考:先父。弘:大,宏大。
[892]恭:奉行,指奉行继续治洛的命令。
[893]相宅:视察洛邑。
[894]其:通“基”,谋。惇典:惇厚和守法。献:贤。
[895]乱:语助词。辟:法。
[896]周恭:周家的法。恭,通“***”,法。先:先导。
[897]曰:这里是周公追述在相宅时申告成王的话。
[898]休:庆幸,喜欢。
[899]多子:指众卿大夫。笃:理。前人成烈:烈,业。武王倡议宅洛,所以说治洛是前人事业。
[900]答:合,集合。师:众人。
[901]周孚:孚,通郛。周郛,周家之城郭,指洛邑。
[902]考:成。昭:通“诏”,告。刑:法,指上文“其自时中乂……作周孚先”三十四字。
[903]单:大,光大。
[904]伻:使者。毖:慰劳。
[905]安:问安,问候。秬鬯(jù càhng):黑黍酿香酒。卣(yǒu):酒器。
[906]禋(yīn):祭祀。休:庆幸。享:献。
[907]宿:经过一宿。
[908]惠:惟。笃:厚,大。叙:顺。
[909]有:或。遘:遇。自:即辠之烂余,“辠(罪)疾”连文。
[910]厌:饱。乃:能够。引:长。考:成功。
[911]承叙:承顺。
[912]朕子:吾子,指成王。怀:安,指安定人民。
译文
周公跪拜叩头说:“王命令我到洛邑来,继续保护您的先祖文王所受的殷民,宣扬您光明有功的父亲武王的伟大,我奉行命令。王来视察洛邑的时候,要使殷商贤良的臣民都惇厚守法,制定了治理四方的新法,作了周法的先导。我曾经说过:‘要是从这九州的中心进行治理,万国都会喜欢,王也会有功绩。我姬旦率领众位卿大夫和治事官员,经营先王的成业,集合众人,作修建洛邑的先导。’实现我告诉您的这一法则,就能发扬光大先祖文王的美德。“您派遣使者来洛邑慰劳殷人,又送来两卣黍香酒问候我。使者传达王命说:‘明洁地举行祭祀,要跪拜叩头郑重地献给文王和武王。’我祈祷说:‘愿我很顺遂,不要遇到罪疾,万年饱受您的德泽,殷事能够长久成功。’‘愿王使殷民能够顺从万年,将长久看到您的安民的德惠。’”
原文
戊辰[913],王在新邑烝[914],祭岁[915],文王骍牛一[916],武王骍牛一。王命作册逸祝册[917],惟告周公其后[918]。王宾杀禋咸格[919],王入太室[920],祼[921]。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922],在十有二月[923]。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924],惟七年[925]。
注释
[913]戊辰:戊辰日。
[914]烝:冬祭。
[915]祭岁:报告岁事。
[916]骍:赤色。
[917]作册:官名。逸:人名。
[918]其:将。后:后续治洛。
[919]王宾:助祭的诸侯。杀:杀牲。禋:祭祀。格:至。
[920]太室:清庙中央之室。
[921]裸:灌祭。
[922]诰:告天下。
[923]十有二月:记周公治洛之月。
[924]保:担任。
[925]惟七年:在成王七年。
译文
戊辰这天,成王在洛邑举行冬祭,向先王报告岁事,用一头红色的牛祭文王,也用一头红色的牛祭武王。成王命令作册官名字叫逸的宣读册文,报告文王、武王,周公将继续住在洛邑。助祭诸侯在杀牲祭祀先王的时候都来到了,成王命令周公继续治理洛邑,作册官名字叫逸的将这件大事告喻天下,在十二月。周公留居洛邑担任文王、武王所受的大命,在成王七年。
解析
《洛诰》之“洛”,指新建的东都洛邑。《洛诰》记载了周成王与周公有关洛邑的几段对话。对话的政治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周公已经还政于成王;第二,东都洛邑已兴建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周公希望成王从旧都镐京移居新都洛邑,主持天下政务,以成就大业。但是,成王无意搬迁,只愿意在东都举行一场祭祀,并希望周公替他驻守洛邑。周公最后表示愿意服从成王的命令。在往返讨论的过程中,双方的措辞都比较客气。作为晚辈的成王对周公颂扬有加,高度评价了周公对自己的教诲。
那么,周公为什么动员成王移居东都洛邑?成王为什么愿意住在旧都镐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着眼于当时周公与成王的权力结构。在成王时代早期,周公居于摄政地位。这样的政治格局在成王年幼时代,一般不会导致两人关系的恶化;但是,当成王成年之后,这个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在《金縢》篇中,已经记载了这样的政治猜忌。《金縢》虽然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周公与成王言归于好。但是,由于周公在实质上享有最高权力,成王在名义上享有最高权力,这就使得两人之间、以两人为核心的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猜忌或权力斗争很难完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