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
为什么解释为茅草呢?
《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词典》和《中国成语大辞典》的编者就不躲开,在“名列前茅”条中,都分别明确无误地把“茅”解释为“茅草”.《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前茅:行军时走在队伍前面的兵士手执白茅开路(侦察敌情,举白茅作信号报警),……前哨执白茅当作旗帜开路以防意外,……”
但这些解说都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从实战出发,作为战场上的指挥报警信号——旗帜,必须具备三个特点:(1)可以高举;(2)色彩鲜艳;(3)质地坚韧.而茅草(或白茅)根本不具备做旗帜的条件,且于古无徵.
那么,这个“茅”是否为通假字呢?《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左持茅旌”,《新序·杂事》写作“旄旌”.清人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曾对此发表评述:“茅为茅草,旌则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何得称茅以旌乎?今案,茅当读为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王引之认为“茅”是“旄”的借字,因而“前茅”就是“前旄”,即前军手持的旗帜.此解不啻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