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大道至简——论汉语拼音方案的简化与完善

大道至简——论汉语拼音方案的简化与完善

大道至简——论汉语拼音方案的简化与完善

内容提要:

 一、音节的拼写长度对阅读速度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v的价值,以及v与r的妙用 2.对r声母的音节的归并

 三、汉语拼音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应用

  1.韵母ü的替代表示法 2.对标调法的改进

 四、两步走战略:面向未来的汉语拼音文字

 一、音节的拼写长度对阅读速度的影响

 为了使拼式简短,目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对很多复合韵母进行了简化,例如i[o]u, u[e]i, u[e]n, 但从总体上来说,单个音节的平均拼写长度仍略嫌冗长,不利于拼读。如果再加上后加标调(由于声调符号标调法在当前信息时代暴露出来的严重缺陷,对标调法的改进是迟早的事),这个问题将更加严重。

 其实方案还有简化的余地。例如:

  1.介母i在与j,q,x相拼时可以省略(除了拼式更简短,音节歧义的情况也减少了)

 例如qian-qan,qiang-qang;xian-xan;

  2.韵母ong简化为on,例如gong-gon,qiong-qon(介母i也省略了);

  3.韵母uo在与某些声母相拼时,u也可考虑省略,比如suo-so;

 为使拼音更便于使用,有必要对这些拼写式作进一步的简化。

  4.还有:蹦beng-bon;风feng-fon;梦meng-mon;碰peng-pon;翁weng-won;

 似乎它们标音更准确,不容易与en搞混,而且也更简短。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这些拼写形式都被浪费了。当然,纯粹个人看法。

 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v的价值,以及v与r的妙用

 目前有很多人提出用v来代替ü的方案。然而把v作为韵母使用,仅能用来拼写“绿、女”两个音节,从资源效用上来说是严重的浪费。应当尽可能的节省下来,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下一步完善(以及将来的可能的汉语拼音文字的研制)留下一定的技术空间。

 就目前来说,总的可利用资源就那么多(26个),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能够有剩余资源终归是好事,这个资源不仅不应该轻易浪费,相反如果可能,还应该进一步挖掘资源,例如字母r就是一个(我的建议是:用yu代替r,取消字母r作为声母的用途,仅保留直读音节ri)。节省下来的r再加上原来闲置的v,我们就有了两个备用资源,它们可以派上更大更好的用途(例如,可用于标调法的改进)。

  2.对以r为声母的音节的归并

 普通话在某些音节上没有反映中国最普遍的读音,例如,以r为声母的音节所表达的那些读音,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的读音都是以yu为声母的。比如:热——月;然——原。

 吸收方言区的普遍读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这么做对拼音方案的简化与完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么,拒绝是否明智?不应当排斥这样一种选择。

  ran-yuan, rang-yuang, rao-yuao;

  re-yue,ren-yu[e]n,reng-yu[e]n(与ren合并);

  rong-yon[g], rou-yuou;

  ru-yuu,rui-yu[u ]i,run-yu[u ]n,ruan-yu[u ]an,ruo-yu[u ]o;

  ri-保持原拼写式不变;

 (如嫌变动过大也可考虑只改变主要元音为a,e的音节,其它的仍保持不变,基本不会造成音节歧义。建议都改)

三、汉语拼音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应用

 目前的方案中,韵母ü(u上加两点)和声调符号无疑受到最多的诟病,原因众所周知,不再赘述。这里探讨一下对它们的改进。

  1.韵母ü的替代表示法:eu

  lü-leu; nü-neu

 也有人提出用yu代替(例如lü-lyu)的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音节歧义的问题。而如果采用eu,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这个问题,推荐采用eu.

 之所以不考虑v,上文已有说明。

  2.对标调法的改进

 由于目前的声调符号标调法在当前信息时代暴露出来的严重缺陷,对标调法的改进是迟早的事。

 时下提出的各种标调法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a.数字标调法;b.字母标调法;c.异拼标调法;d.符号标调法;其中,第四种方法(后加符号标调),由于写出来的文字显得不太整齐美观(被人指责为满脸“麻子”),而且在计算机上输入它们也比较麻烦,因而受到较多的诟病。而“异拼”标调法对现有方案改动过大,也不理想。

 目前对标调法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数字标调与字母标调上。

 如果采用数字标调,r与v可考虑作为将来的拼音文字分化同音词的备用资源。数字标调键盘设计草图

 如果采用字母标调,r与v就可作为专职标调字母,派上大用场了。

 目前提出来的各种字母标调法,分加在音节中间的(比如早期的国语罗马字)和加在后面的两种。都是采用兼职字母标调的方法。也就是说,用来标调的字母(一般是4个,有的更多)同时还作为很多音节的声母,这就给拼读过程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判断过程。

 鉴于这个问题,笔者更倾向于“后加专职字母标调”。

 方法是:一声用原型;二声后加r;三声后加v;四声后加'(单引号);

  r和v这两个标调字母加在大多数音节后面,即便按照拉丁字母的国际发音习惯来读,对原音节的读音的影响也很小(具备这个特点的还有l,h,y等),尤其是r,影响微乎其微。所以,它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单引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单引号在英语中也是用得很普遍的一个符号,较之于其它的符号,用它来表示四声调显得不那么“刺眼”。而且这个用法与《汉语拼音方案》中把它作为隔音符号的规定并不矛盾(有关隔音符号的规定几十年来实际上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规定,更谈不上使用了)。事实上正是因为原方案在书写时不方便标调,才造成了音节歧义的问题。而标调字母和符号实际上同时也起了一个隔音符号的作用。

 诚然,如果第四声调也用字母表示当然更好。但很难在26个字母里“调整”出三个“合适”的字母。上面提到的“l,h,y”,其中l和h很难“脱身”,y也比较棘手(需要调整字母i不能位于音节前面的规定,有待商榷)。

  j,q,x三个字母倒是相对比较容易调整,例如x,可改成以s表示:xian-sian;xing-sing.但用x标调,如按照拉丁字母的使用习惯来读,对音节的发音影响较大,应当尽量照顾到拉丁字母的国际发音习惯。这三个字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四、两步走战略:面向未来的汉语拼音文字

 前面三节所提到的建议,主要是改进与完善汉语拼音方案,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的汉语拼音应用而提出的,不涉及汉语拼音化,所以没有考虑同音词问题(但没有动用异拼法,预留出了技术空间)。

 即便拼音化永远也实现不了——尽管它很好的考虑到了拼音化前景——这些改进也是很有必要的。

 之所以没有一步到位,主要考虑在目前拼音化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付出这么大的社会成本是否值得?

 而且,人们对完全改变既有使用习惯都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贸然实行拼音化,风险太大。

 在当前的形势下,实行两步走的策略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先进行拼音方案的完善,以后根据情况,能实行拼音化就继续往前走,不能实行拼音化就到此打住,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说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

 世界是复杂的,用复杂的原则来解释世界,那会把事情搞得更复杂,最后陷入各种模型的迷宫里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