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古诗词中代表归隐之地的意象有哪些?

古诗词中代表归隐之地的意象有哪些?

古诗词中代表归隐之地的意象有白云、沧浪、沧州。

1、白云

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把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清高风度、品格的最好象征。

2、沧浪

沧浪,水名。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武陵龙阳有沧山、浪山及沧浪之水。”《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音拙,洗)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渔父所唱的《沧浪歌》。这首《沧浪歌》又见于《孟子》,可见是江湘间广为流传的歌曲。

江水初夏涨时则浊,秋末落时则清。缨,系帽子的带子。清水濯缨,浊水濯足,是说适应环境,即《渔父》原诗中说的“与世推移”,也就是“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的意思。

3、沧洲?

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杜甫《曲江对酒》:“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这句中的“沧洲”也是指隐居地,“拂衣”是说在公堂上拂衣而去,即辞官的意思。因为有微官在身,而无法脱身隐居,所以,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显示一种欲进不能,欲罢又不忍的两难境地,这正是杜甫既不满意官场生活,又不肯放弃政治理想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