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力行近乎仁力行近乎仁什么意思

力行近乎仁力行近乎仁什么意思

1、好学近乎之,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什么?2、力行近乎仁是谁的观点3、力行而近乎仁是什么意思 力行而近乎仁的意思4、“力行而近乎仁”是什么意思?5、力行而近乎仁是什么意思好学近乎之,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什么?

该句出自《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本段是说,修身要从知、仁、勇三个方面下功夫。前一“知”字:同“智”。本条是对智、仁、勇三者的解释:喜爱学习,知识就广博,懂得道理就多,这就接近于“智”。努力把所学的道理推广施行,使人受到益处,这就接近于“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有错必改,这就接近于“勇”。这三句可以分开各自独立使用。

赏析:

孔子说喜好学习就接近于聪明智慧,努力去做事就接近于仁德,有知耻之心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身了,知道怎样修身就知道怎样管理或和别人相处了,然后也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国家了。

孔子“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盖因知耻近乎勇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古往今来,无论个人还是群体,知耻与不知耻的情形大不一样。纵览历代圣人贤哲,哪一位不是知耻惜荣的人杰?从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从庄子“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到屈原“闭心自慎,终不失过也”;从司马迁“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欧阳修“富贵不染其身,利害不移其守”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心系社稷的嘉德懿行。反之,那些少廉寡耻之人,如暴虐无道的夏桀商纣,陷害忠良的秦桧,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贪赃枉法的和_之徒,哪个不是遗臭万年?

古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点,还要了解自身的耻辱所在。这对个人至关重要,对国家和民族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力行近乎仁是谁的观点

力行近乎仁是孟子的观点。

语自《孟子尽心下》力行近乎仁:“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孟子认为美的人必须具有仁义道德的内在品质,并表现充盈于外在形式。在这里孟子把人格的美看作是个体人格中实现力行近乎仁了的善,即人格的美包含着善,又超过力行近乎仁了善,从而深刻地发展了孔子的关于美与善的内在一致性的思想。

力行近乎仁:《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也有解说:仁者爱人不能只是挂在嘴上的理论,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按照“仁爱”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只要努力践行了,就可以越来越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了。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一说字子舆或子车(参见“人物争议表字”目录),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力行而近乎仁是什么意思 力行而近乎仁的意思

1、知道做人的道理,然后努力去践行,就能够接近仁义的境界。

2、出自:语出《礼记·中庸》

3、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4、释义: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厉,为所当为,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力行而近乎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

“力行而近乎仁”出自:《礼记·中庸》

原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翻译:”努力学习就接近明智了,尽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耻就接近刚勇了。“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国家天下的方法了。

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具备智慧、知识和才能;只有踊跃地投身到社

会实践当中去,接触生活,了解民众,才能懂得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只有明辨

荣辱、是非、善恶、美丑,才能坚持正义,勇于向邪恶斗争。

具备了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才能,懂得了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了坚持正义,

反对邪恶,就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

扩展资料:

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一个人言行品质的好方法。这个对于当代人来说,十分值得借鉴。

有的人不懂得什么是“礼义廉耻”,什么是“情义诚信”,因此常常做出损害他人利益之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谁人又不懂呢?愿每个心中有“正气”的人,都能坚持不断学习,多思多做,明辨是非,勇敢真诚!

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同的道德境界,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从某种意义讲,一个人能做到“知耻”,并且“好学”、“力行”,就离高尚不远了。欲最终达于智、仁、勇的境界必须与“诚”相结合。

百度百科-中庸

力行而近乎仁是什么意思

“力行而近乎仁”的意思: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

孔子说:"努力学习就接近明智了,尽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耻就接近刚勇了。"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国家天下的方法了。

大凡是治理国家,一般有九条原则。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关心百姓;劝勉工匠,善待外人,安抚诸侯。

修养自身,就能树立起符合周礼的道德;尊重贤人,就不至于在某些事情面前迷惑不解;爱护亲族,伯叔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敬重大臣,治理的事就不至于糊涂。

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前来报答;爱护百姓,他们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会充足;优待远方来的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

作品赏析

修身是孝道的第一步。把素质修养好,是孝敬父母的第一步。修身有三门功夫:好学、力行、知耻。身修好了,就能尊崇贤人、眷顾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慈爱百姓、厚待百工、怀柔四夷、安抚诸侯,就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都是孝道的道力。这个道力,就是中道力。

说中庸之道就是“明哲保身,只顾自己,不敢冒尖,尤其怕死”,那是误会。中庸之道是胸怀天下的。大得天地都装不下:天下莫能载也。也小,小得中子都攻不进去,“天下莫能破也。”所以保身的力量极其强大,谁都打不破他。

保身的力量,保天下的力量,都很强大。越能保身,就越能保天下。保就是养,越能养天下,就越能养身。明哲保身,明哲保天,是同一件事情,同一门功夫。天下是我身,我身是天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力行而近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