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团结水库在村西大南沟入口处。
1969年,王金庄五个大队861户,团结在一起,在村西大南沟洞河,修了一座水库,畜水13万立方米,从此结束了一到旱年就得去外地挑水的历史。水库北岸有三亩地,1981年分给四街第三、四、五三个生产队的30户村民,原来都叫“后三亩”,修成水库后,没人再叫“洞河”和“后三亩”,都叫“团结水库”。
庙东坡在小石崖沟前面。大南沟呈东南西北走向,龙王庙相对的一面坡,不是正南,也不是正东,一部分人感觉在南面,他们便叫这面坡为“庙南”,而大部分人感觉是正东,所以大多叫“庙东坡”,会计们记帐记工也书写庙东坡。
笫三章第二节
双结堰地处前东沟。
在山坡上修建梯田,首先要审视地势,找到垒地堰的最佳位置,只有找好位置,才能使坡上的土刨下来够垫一块地。
由于山坡表层土薄,坡上的土刨到地里,山坡露出了岩石。继续往上修,上面这块梯田的地堰,就要往上靠,两块地之间裸露着岩石的地带,叫“结堰”。
结堰就是因为山坡土薄,不能一块紧捱一块连续往上修,两块地之间形成了空地。
前东沟有两个这样的空地,一为单,二为双,两个结堰就叫双结堰。
第三章第三节
东沟门的在东沟下口。
王金庄有许多地名缀以“门的”二字,“东沟门的”便是一例。门的在沟口,从沟口进沟里,就像踏入一道门,表明沟口地形狭窄。这样的地形往往有两个地名,有人叫“东沟门的”,有人叫“东沟口”。
第三章第四节
镰把拐的在东沟下面。
镰把是弯曲的。修建土地时,由于地形复杂,修不成长方形,垒地堰时,只得随弯就曲,南半部分凸出来,北半部分凹回去,修成的地块整体看拐进拐出像镰把形状。镰把是木头做的,和土地本无联系,用镰把命地名,是取其形状都是弯曲的特点。镰把代土地,是老百姓口语中的借代修辞格。
王全庄还有一种语言现象,名词后加词缀“的”,盖了房子叫“房的”,娶了媳妇叫“妻的”,生了儿子叫“孩的”,再生一个叫“二的”,以下三的四的五的以此类推,最后一个老八叫小八的。人名如此,地名亦然,镰把拐后加“的”,谓之“镰把拐的”。
第三章第五节,
从石崖沟攀登两道石崖,方可到达崖顶。
崖顶呈圆形,和磨盘十分相似,岩石平平整整,犹如平房。困难时期,在磨盘顶上晒萝卜条,体现了祖上利用各种地形顽强生存的智慧。
这里海拔较高,西风阵阵吹来,上地干活翻越磨盘垴时,一定要在山顶这边休息片刻,防止寒风袭击。
第三章第五节
南不策在石崖沟上面。
不策是类似于沟、凹的一种地形特征,总体位置在高处,但不像沟那样深广,也没有凹那样宽大,属于高处较平缓的低洼地带。南丫豁区域中,山岭这边有三个凹型地带,南面的凹最小,即南不策。
第三章第五节
从石崖沟翻过磨磨垴,便是南丫豁地区。
攀上磨盘垴,继续攀至山岭,到达山岭的丫豁处,看到东西两座山峰傲然挺立。翻到山岭那边耕种过岭地,这个丫豁是最近的路径,这里最低,两山之间夹着的最低处,即为丫豁,这个丫豁镶嵌在王金庄地区的南端山岭上,故以所在方位和地形特征称南丫豁。南丫豁岭这边和岭那边的所有区域统称南丫豁。
第三章第五节
攀上石崖沟,翻过南丫豁,再折下去,可到达西旯旮。
什么叫旯旮,旯旮的特征就是山特别高,沟特别深,山高沟深即为旯旮。
南丫豁山岭那边有两大深沟,以走路塽一条路为界,东边的深沟叫东旯旮,是张家庄地界,西边的旯旮叫西旯旮,是王金庄地界。
因西旯旮的耕地是李二全祖上开垦的,直到二全这一代,他们仍住在山旯旮里,耕种着西旯旮的土地,那里有他们的石房、石床、石碾、水窖。西旯旮也叫二全旯旮。
第三章第五节
从石崖沟翻过山岭,向西走两栈,一条余角向南延伸,如同一堵巨大无比的墙体,把两栈挡住,崖头以下挡成了西旯旮,崖头以上挡成了西不策。
人们就大概念而言,叫一堵墙,从小概念上则叫成西不策,也就是既叫一堵墙又叫西不策,出现了一地两名现象。
从一堵墙过去是第三栈,叫冷沟栈,属张家庄所有。一堵墙把王金庄的南丫豁和张家庄的冷沟栈一分为二。
第三章第六节
从村西沿大南南叉西行,约两公里,有一山岩洞穴,镶嵌在石崖上。洞穴周边地域统称岩旯旮,以岩洞为参照,岩洞北面的坡叫岩北坡。
从岩旯旮南面的山路攀到崖头以上,直至山垴,统称岩垴。
岩垴的两座山峰和西边的群山连成山岭,名为土岭。
一般山岭都是裸露的岩石,而土岭上的水窖,打了一丈多深,仍然还在土层上。这里虽是高山峻岭,但梯田土壤肥沃,王金庄可称得上土岭的地名仅此一岭。
第三章第七节
岩垴地区大致分南北两道大凹,两凹之间突起的部分叫岩垴角,不论到南凹还是比凹,都要走岩垴角这条山路。
第三章第八节
村西两公里处是大南南叉这条大沟的三叉路口。向东是石崖沟,向西是西沟,向北是岩旯旮。这个三叉口是马路的尽头,车辆到这里要停下来,人和毛驴开始步行走山路进入沟里,沟口就叫西沟门。
磢,像沟不是沟,像凹不是凹,是介乎于沟和凹之间的这么一种特殊地貌。窄窄的、陡陡的。西沟前脸上就是这样的地带,长满了木燎树,这就是木撩树磢。
第三章第九节
北沟在村西约两公里处,是大南南叉的一条小沟,北沟下口叫北沟门。
姜的坡在北沟前脸,岩石多链姜。小石沟前脸也是链姜石结构。两面坡都叫姜的坡。
小石沟是北沟前面的一道小沟,石多土少,山势陡峻。不叫小土沟而叫小石沟。
齐帆齐写作精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