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才高一,来得急。
我高考英语138,我全靠英语拉分。
我当年文科生,高三的时候都混不进尖子班,就在普通班。很受打击。
于是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我猛功英语,开学第一次月考,英语窜到120分级别去了,光英语一科,我就能将我们班第二名甩开20来分的差距,把我美死了。后来,越学就越有劲了。
好了,炫耀完毕。
我英语基础其实不差,但也不太突出,平常也就100来分级别。
一个暑假,我就蹭到120分级别了,别人或许觉得我夸大了,做不到。
可我要说,这是我应得的。
因为那个暑假,我憋足了劲,做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且连我自己都吃惊的事情。
将近两个月,就在家里,除了吃饭,我没看过电视,没睡过一天懒觉,6点起床就在楼顶上大声读英语。
(家住小镇,3层独楼,楼顶完全自用,我邻居是杀猪的,闹钟都不用,他们起早杀猪,猪一声惨叫,我就起床,有意思吧。我整个读书生涯,就伴随着朗朗的杀猪声。)
近两个月的时间,宅在家里,每天读英语的时间不会低于8个小时。
背单词,读课文。读累了就听磁带默写,将高一到高三的英语课文听写了一遍。(高三未全)
不是抄写了一遍,是听写。用复读机,一句句听,然后跟着念,再写出来。直到实在是个别词汇听不出来了才翻书对照。
当时也没做题,就是背、读、写。
自己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
后来一开学,就体现出来了。发音贼标准啊,老师也夸。
第一次月考就上120了。
然后,接下来,就很有信心了。
我们高三,对英语,就是一个题海战术。
我还记得,老师讲语法专题的时候,光是a, an, the这3个冠词,两堂课下来,留给我们的作业就是接近300来道选择题。
这个其实老师不会细致检查的,要应付很容易,抄抄答案,几十分钟就结束了。
我是一题一题自己做。
后来,基本每个语法专题,都是这个定量。
越是认真做题,后面做起来就越简单,越快。
有些题,几乎看一眼选项都知道该选哪个了,因为实在是做得太多了,考点都捉摸透了。
再来说,那时我们每天英语科的定量作业。
每天4篇阅读理解+1篇完形填空,还有一道改错(现在好像没有改错了)。
这个是每天必须做的,星期天休息也必须做。
每个小组都有组代表要检查。
当然,就是写写ABCD,自欺欺人很简单,只要你写了,就过了。
反正,我是每篇都认真做的,阅读理解中的生词都要一个个抄下来背,每个句子都要搞懂意思。
我不会管这个单词是不是高考要求的,只要它出现了,被我碰到了,我就背下来。
凡是生词,见一个消灭一个。
建议你有本英语词典,别用电子的,将一本崭新的词典翻得破破烂烂,很有成就感。
建议你平时用圆珠笔,看你一个高三能用掉多少支圆珠笔芯。
当然,我那个时候用钢笔,我有只钢笔,刚买的时候超级难写,后来被我磨得掉色,笔身的金属都掉了一层了,顺手极了。
高三一年,整个坚持下来了,寒假过年的时候,这个定量标配,我也没断过。
到后来,英语考试,阅读理解我基本是满分,完形填空会错1-2个,语法词汇选择题基本满分。
就是听力和写作扣分多一些。
我觉得我个人高三那年学英语的经验,不在于什么方法,而是那股子认真的劲和坚持。
我没有上补习班,课外资料也就很普通的一本。老师布置的作业实在够多了,实在没必要自己再搞两三本复习资料。
关键在就于,每次作业、做题,我都是认真对待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生词、不放过任何一个碰到的复杂句子。
除了老师布置的常规任务之外,我自己还有几个自制任务。
我当时手头有本中级的短语词典,每天午饭后午睡前一个小时,我找了个地方去大声读、背。
这里面有大量超出考纲的东西,我也没管,背就是了。到高考前,这词典我背了一大半。
晚饭之后,晚自习之前,跑步。
那时我们学校后面是大篇的松树林,我就跑到那边,到林子里喊英语。
这是受疯狂英语的启发。
大声喊出来,其实也算是对学习压力的一种发泄。
除了下雨,这事我也一直干到高考前。
我还记得有一天,我们那罕见地下了场大雪,我站在雪地里喊英语,特有感觉。
说个插曲,我这些事干得成习惯了,就引起了别人注意。
当时就有个学妹跑过来问我怎么学英语的,聊了很多。
这事我记得,是因为那学妹不错啊,我挺喜欢的,可是咱们没恋爱。
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悔。
高三,我就这么过来了,英语基础打得很牢。
但是,考砸了,除了英语发挥正常,其他科目,特别是文综拖了我很大的后腿。
只考进二本。高考后估分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说我太保守了,估低了,可我自己知道确实不理想。
这件事情,我爸也一直耿耿于怀。
高三的时候,我爸最喜欢开家长会了,因为他儿子的成绩让他很有面子。
可是高考居然没上一本,他认为我这是有意报复他。
(因为某种原因,我跟我爸的关系很紧张。当时我填报志愿、专业的时候,也没跟他商量过。全选外省院校,远走高飞。)
然后嘛,我就从江西到云南昆明一所二本读大学了。
PS.云南人才真是聪明,大家商量好了一样,大家都不努力读书,全省分数线都很低,照样可以读好大学。江西人、湖北人要付出10倍努力来上个一本,云南花7倍就好了。云南这招真高明,大家一起用功的话,分数线就提高了,还不如大家都省点力,分数线降下来,大学照上不误。所以,我很佩服。以我当年的总分,在江西,上一本还差点,如果在云南的话,都超出他们一本分数线20多分了。
高三那年英语基础确实打得很牢靠了。
上了大学,我们英语老师也称我“高手”,后来,同学就拿这个当我外号了。
再后来,我就忘掉高三那股子认真的劲了,泡图书馆、网吧,中学没机会看的书,大学都看了。网吧天天上。专业都没放在心上。
稀里糊涂就毕业了工作了。
这就是我的求学之路了,现在总结起来,可取的也就是当年那股子认真的劲和坚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高三如此,初三也是如此。
我初中英语也并不是拔尖,每次都是到了关键时刻,我会激发出自己。
初三那时也跟换了个人一样,上英语课,老师一提问,我就举手,哪怕我明明不知道答案,我也举手。我就是需要出错,让老师当堂帮我改正。
这事到后来,时间越往后,出错的机率就越低了。
然后,那时我有3个好朋友,就相互较劲,基本上老师提问,我们3 个都同时举手。
初三的英语老师是我很欣赏的那种,我这辈子没碰到第二个这种老师,整个初三,从不拖堂,常常是下课铃前两三钟,他正好讲完,铃还没响,下课。没办法啊,他教学水平高,学生成绩好,就是这么任性。
因为你的提问,我想起了这些东西。
里面或许有具体的方法,但是没必要照搬。
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聪明人自己会在学习过程修正方法。
但是,千万别试图走捷径。
很少人是天才,我觉得做任何事情只有一条捷径,就是下苦功。
金庸写的郭靖就是个笨人,可是下得了苦功。黄药师其实很瞧不上这种笨人。一本《九阴正经》,别人可以过目不忘,郭靖没这本事,他就反复背。别人看1遍就能记下的东西,他记不住,他就看10遍。
我时常也会想起以前读书的那些事。
学的东西,以后很可能是无用的。
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现在也用不上。
上了大学所读的专业,跟我现在的工作也没关系。
但是,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面说: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
我毕业后重新读了马克思一些理论,觉得很有道理。有些事就跟人砍树一样,你的本来目的就想获得木材,可是,如果木材被偷了,你是不是一无所获?不是的,你最重要的收获是在砍树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肌肉和技能。提高了你自身的能力,干别的事情也会很出色。
我看一些二战历史,对于这些二战老兵战后的成就特别感兴趣。这些年轻人在二战的时候参加战争,战争结束后,他们除了开枪杀人,几乎什么都不会。战争教会他们的东西,在战争结束后一无是处。可是,战争锻炼了他们自己。因此,很多二战士兵放下枪之后,投入别人行业,照样做得比别人优秀。
我还是个庸人,因为我已经忘掉了自己以前的一些特点了。
我也需要向过去的自己学习。
对自己不妨狠一点。
人总得做那么一两件让自己刮目相看的事情。
很多事情,我们以为自己做不到,可实际上我们能够做到。
我有段时间很胖,后来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我减了15斤。
我没有饿自己。当然,节食是有的,那个时候我开始吃素。
刚开始吃素,真是饿得发晕。后来坚持吃了半年,过年回家,一吃荤菜都有点呕心。
吃素,只是我减肥计划的一个部分。
后来,我附近那家素菜馆搬走了,我又吃荤了,可是体重也维持在65公斤。
重点在于跑步。
每天晚上跑步两小时。我坚持了一年半,后来因为我搬到另一个城市才停止了。
我第一次跟两小时的时候,脚都磨破了,第二天路都走不动了。因为我不是慢跑。
我划定了我的跑步的循环线路,必须两小时跑完。跑不完,回不到家。
一开始在体育场跑,规定圈数。
后来我就出门,跑一段路,跑步上山,再绕回来。
当年我在珠海,珠海有座板障山,光是走路上山就得一个小时,我是跑上去,看看夜景,再跑下来。
珠海的夏天是很热的,跑回来,衣服跟用水浸过一样。
我没想过我能坚持一年半。可能不是每天都会,有时有其他事不得已要断一下,但平均每周会有5天,这还是有保证的。
坚持久了就成习惯,不跑都难受。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原来苦的,坚持久了就成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