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德日两国是同盟国,说明在这一时期两国的***同利益是大于矛盾的。其实说到毛对,德日之间利益的交汇其实很小,德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主要是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欧洲的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帝国,而日本的战略重心在远东,他需要回去大陆的立足点和中国、东南亚的资源以获得争霸世界的物质基础。正是两者的这种重心不同,所以两个可以联合起来挑战英美主导的旧国际秩序。
当然不是说德日之间就没有矛盾,只是说这种矛盾是相对次要的。具体说来德日之间的矛盾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利益的矛盾,另一种是基于不同战略分歧的矛盾。
利益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国,要知道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是相当好的,中国的主要重工业产品大部分是从德国进口,而且德国还通过援助的方式为当时的国名党政府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德械师,甚至派出军事顾问帮助国民党打击***产党,而中国则向德国大量出口当时德国紧缺的各种重要的战略矿产,为德国过剩的生产力买单,为德国提供了广阔的产品市场。总之,可以说德国在中国是有一定利益的,日本对中国侵略的目的是独霸整个中国,这个显然是对德国利益的挑战。
战略分歧的矛盾主要是战争主攻方向的矛盾,日本希望德国在欧洲消灭英国,进而牵制美国,以便自己可以在中国和东南亚扩张。而德国则指望日本能够在远东牵制苏联的力量,减少进攻苏联的困难,并且希望日本海军牵制美国的海上力量,但在战争之初不要过度挑战美国,使美国过早的卷入战争。事实证明,战略分歧是德日两个在二战中最大的矛盾和分歧。其结果是,当德国进攻苏联时,日本却急于南下,从而没有给德国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支持,而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仅让德国利用日本海军牵制美国海军的企图破产,还不得不与美国宣战;而从日本来说,由于距离原因,日本分享不到德国横扫欧洲的战争红利,而在和美国开战后也无法得到德国的实质支援,从而沦为在东亚被数个国家群殴的悲惨下场。
但总结起来还是那句话,那些矛盾相对于德日同盟的***同利益,都是次要的方面。所以德日同盟还是相当铁的一直扛到双方相继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