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畸形的审美现象?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畸形的审美现象?

近日一项有2560人参与的社会调查显示,对于整形8。6%的人持“支持”态度,37。6%的人反对。另外,46。4%的人“中立”,7。3%的人“说不清”。可以看出,怎样看待整容现象,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对整容的态度,反映的是审美观念以及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哲学家卢梭说,自然的美就在于差异、个性。人为什么美?就容貌而言,也以差异和个性为前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也是嘲笑模仿雷同的“东施效颦”。人作为自然的伟大创造,审美追求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现在的所谓“审美整形”,往往是用固定和刻板的模式去“塑造”千人一面的“人造美人”,与传统的尊重自然理念相背离,抹杀了人的容貌个性。

人真正的美是一种风度和气质,是其个性生命的呈现。王安石描写王昭君的诗说“意态由来画不成”。这就是说女性的美,本质上不是她的五官长相,而是她的精神品格的生动呈现,这是渗透和表现在她的举手投足和言谈神情之中的,所以“画不成”。这“画不成”的“美”,即我们常说的个人风度和气质。人的美是以人与自然、身体与心灵的和谐为基础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和突出“美”的精神内涵,因而孕育和彰显了“美”的诗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经·硕人》描写大美人庄姜夫人的“美”。这样的美,风情万千、意蕴无穷,岂是任何尺度可以测量的,任何“手术台上的美”可以比拟的?

传统文化中所主导的审美观念,强调的是“神”而不是“形”。“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淮南子·卷第十六》)“君形者”即统治形象的精神,没有精神的“美”就是无生命的“美”。当前的消费文化,在审美上则是过多的“重形轻神”,是用机械的、模式化的数量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美”(如整容手术中用的所谓“三庭五眼”标准)。这已经不是“以貌取人”,而是“以数取人”:用抽象的尺寸去评判和塑造人的形象。

现在许多职业领域存在“重形轻神”、“以貌取人”的畸形竞争导向,许多青年的审美追求被逼入了“美而走险”的误区。这些整容医疗事故,无疑是沉痛的社会悲剧。因此,我们应当切实做好在大众文化环境中的青年审美观教育和培养,让青年在辩证理解身体与心灵、自然与技术、个性与社会等关系的基础上,懂得美、珍惜美,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有健康美好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