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大丁草简介

大丁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大丁草 3.1 大丁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大丁草的药理作用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丁草 4.1 拼音名 4.2 大丁草的别名 4.3 来源 4.4 原形态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大丁草的用法用量 4.8 摘录 5 《中华本草》·大丁草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大丁草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大丁草的药理作用 5.11 鉴别 5.12 性味 5.13 功能主治 5.14 大丁草的用法用量 5.15 各家论述 5.16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大丁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大丁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大丁草 1 拼音

dà dīng cǎo

2 英文参考

[Botany]

gerbera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mon leibnitzia herb(中药)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大丁草

大丁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1]。

3.1 大丁草的别名

鸡毛蒿、豹子药[1]

3.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L.) Nakai的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1]。

3.3 性味

苦,寒[1]。

3.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止咳,止血[1]。

1.治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煎服:6~15g[1]。

2.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膝疮,烧烫伤,外伤出血。捣烂或研末敷[1]。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大丁苷即是5甲基香豆素4葡萄糖苷、大丁纤维二糖苷、大丁龙胆二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野樱皮苷等[1]。

3.6 药理作用

大丁草及大丁苷可抗菌,增强单核细胞吞噬功能[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丁草 4.1 拼音名

Dà Dīnɡ Cǎo

4.2 大丁草的别名

小火草、臁草

4.3 来源

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ria (L.)Sch.Bip.],以全草入药。开花前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4.4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下生多数细长须根,具辛辣味,有春秋二型:春型植株较矮小,基生叶丛生,莲座状,有长柄。春夏间抽花葶,初有白色蛛丝毛密生,后渐脱落。头状花序单生,边花舌状,淡紫色,中央花管状,黄色。秋型植株高大,秋季开花,仅有管状花。瘦果纺锤形,两端收缩。

4.5 性味

苦,寒。

4.6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咳,止血。用于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关节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臁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4.7 大丁草的用法用量

0.3~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捣烂敷患处。

4.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大丁草 5.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5.2 拼音名

Dà Dīnɡ Cǎo

5.3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Leibnitzia

5.4 大丁草的别名

烧金草、豹子药、苦马菜、米汤菜、鸡毛蒿、白小米菜、踏地香、龙根草、翻白叶、小火草、臁草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丁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Tussilago anandria L.; Gerbera anandria (L.) Sch.Bip]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5.6 原形态

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二型:春型株矮小,高820cm。叶广卵形或椭圆状广卵形,长26cm,宽1.55cm,先端钝,基部心形或有时羽裂;头状花序紫红色;舌状花长1012mm;管状花长约7mm。秋型植株高大,高3060cm;叶片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广卵形,长56cm,宽35.5cm,通常提琴状羽裂,先端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同圆齿,基部常狭窄下延成柄;头状花序紫红色,全为管状花。瘦果长4.56mm,有纵条;冠毛长45mm,污白色或黄棕色。春花期45月,秋花期811月。

5.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林边、草地、沟边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等地。

5.8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卷缩成团,枯绿色。根茎短,下生多数细须根,植株有大小之分,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叶片椭圆状宽卵形,长25.5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边缘浅齿状。花葶长819cm,有的具白色蛛丝毛,有条形苞叶。头状花序单生,直径2cm,小植株花序边缘为舌状花,淡紫红色,中央花管状,黄色,植株仅有管状花。瘦果纺锤形,两端收缩。气微,味辛辣、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在:表皮细胞1列,常显淡棕色或棕色,可见多数根毛或其残基,赤为淡棕色或棕色。皮层薄壁组织宽厚,有时可见裂隙(根的较粗部分);内皮层细胞1列,凯氏点明显。中柱鞘细胞1列。外韧型维管束,韧皮束常为45;初生木质部常为45原型,次生木质部少量(根的较粗部分)。中心为较小的髓。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角质层较厚;气孔多见于下表皮;可见多细胞非腺毛或基残基(下表皮龙多),非腺毛顶细胞甚狭长,盘绕扭曲。叶肉叶未见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唯上表皮下的细胞排列更紧凑、规整;两侧叶肉组织常相连于主脉处上表皮下。主脉处下表皮下可见约1列细胞组成的厚角组织(或不明显)。主脉维管束圆形,木质部上方及韧皮部下方可见厚角组织。

5.9 化学成份

本品地上部分含苯并吡喃类化合物(benzofurans)[1],及野樱甙(prunasin),5甲基香豆粗4OβD吡喃葡萄糖甙(5methylcoumarin4OβDglucopyranoside)[2],大丁甙(gerberinside)[3],大丁甙元(4hydroxy5methylcoumarin),大丁双香豆粗[3,3methenebi(4hydroxy5methylcoumarin)],琥珀酸(succinic acid),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side),大丁纤维二糖甙(5methylcoumarin4cellobioside),大丁龙胆二糖甙(5methlcoumarin4gentiobioside),蒲公英赛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4],3,8二羟基4甲氧基香豆精(3,8dihydroxy4methylxycoumarin),3,8二羟基4甲氧基2氧代2H1苯并吡喃5羟酸(3,8dihydroxy4methoxy2oxo2H1benzopyran5carboxylic acid),5,8二羟基7(4羟基5甲基香豆粗3基)香豆精[5,8dihydroxy7(4hydroxy5methylcoumarin3yl)coumarin][5]。

5.10 大丁草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杯碟法),大丁草水煎剂(10%50%),大丁甙和甙元(5×1042×103),大醒草成分Ⅰ、Ⅱ、Ⅲ、Ⅵ、Ⅸ区以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的结晶5甲基香豆精4OβD葡萄糖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13]。小鼠腹腔注射水煎剂或醇浸剂5g/kg及大丁甙40240mg/kg对绿脓杆菌感染也有一定疗效;大丁甙抗绿脓杆菌ED50为46.2mg/kg[1]。

2.对网状内舌皮系统吞噬作用 大丁甙2056mg/kg腹腔注射能增加家兔及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1]。

3.毒性 大丁甙给小鼠腹腔注射200500mg/kg,3d内无死亡,给家兔静注20mg/kg,每日2次,7d后血液、肝肾功能未风异常[1]。

5.11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浸泡过夜,过滤,滤液于白瓷皿中挥干,滴加5%香荚西酣浓酸溶液,放置呈紫红色。

(2)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5ml,温浸10min,滤过,滤液1ml,加3%碳酸溶液1ml,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冰浴冷却,加新配制的重氮试剂2滴,显红色。

5.12 性味

味苦;性寒

5.13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热淋;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臁疮;早蛇咬伤;烧烫伤;外伤出血

5.14 大丁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5.15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麻木。2.《贵州草药》:驱风除湿,止咳喘,解毒。

5.16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