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外来词的汉中外语

外来词的汉中外语

1音译 :直接按照原语言词汇的发音转换成汉语词汇。像汉语翻译规则规定对於传统上非汉字国家的地理名称、人名按照意译直接翻译:如斯里兰卡国(Sri Lanka) 美国 “ 纽约 ”( New York ) 原 苏联 领袖“ 斯大林 ”( Сталин )、“沙发”( Sofa )。

2音译+类名: 芭蕾舞(ballet)、卡车、吉普车(Jeep)。

3音译+意译:马克思主义(Marxism),“卡片”(card)

4.利用汉字“望文生义”特性进行意译:这种外来词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汉语的纯意译词,即是汉语意译词,例如“电视”;第二种是从来自日语的舶来词,即日制汉语,例如“电话”。它们两者之间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别,与汉语的意译词差别不大。

5.直接使用缩写英文字母,如CPI、WTO、ECFA。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汉语外来词也不断向前发展,新的外来词不断涌现,如克隆、因特网、雅思、博客、WTO、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一时期汉语外来词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外来字母词大量出现,快速发展,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卡拉OK、GRE,90年代出现的BP机、BBS,2000年之后出现的ATM机、PK。

汉语外来词通常指源自外语的音译词,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音译的,如咖啡(coffee),一种是音译+意译的,如啤酒(beer)。直接借用书写形式的日借词通常也被视为汉语外来词,如写真、物语。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外来字母词大量产生,这种借形兼借音的词语成为汉语外来词的新成员,并且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来词从不同方面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卡拉OK”出现,卡拉OK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设备,日语含义是无人乐队的意思,后从港台传入内地,风靡一时,进而又发展成“KTV”的形式,至今仍是深受大众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迪斯科”这种起源于美洲黑人舞蹈的舞蹈形式也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人们的生活,随后衍生出迪厅、迪吧、蹦迪等词语,流行至今,而80年代末期流行一时的霹雳舞(Break Dance)则昙花一现。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的影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显现,其名称起初音译为“爱滋病”,1986年后大陆地区为避免误解更名为“艾滋病”,港台仍沿用“爱滋病”的译名,新加坡则音译为“爱之病”。字母词形式的AIDS也在使用,与之相关的还有HIV、艾滋孤儿等。“比基尼”泳装这一时期也开始在大陆出现,显示社会观念正由保守向开放转变。PC机开始出现,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托福、GRE的热考反映了中国新一轮留学热出现,显示中西文化交流在一度陷于停滞之后日趋活跃。

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科技的进步,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时期因为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译名,汉语先是直接引入了internet和Internet两个字母形式的外来词,随后出现了互联网、国际互联网、英特网等译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7年正式推荐定名为“因特网”,经历了几年混乱时期,“因特网”这一统一译名终于被大众接受。随因特网而来的有大量的外来音译词和字母词,如伊妹儿、BBS、FTP、P2P软件、黑客、特洛伊木马、ICQ、MSN。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2005年“博客”兴起,使网络文化有了更深入的发展,进而衍生出很多相关词语,如博文、博主、博友。这一时期通信技术也取得巨大进步,90年代初BP机流行,1994年GSM制式的手机在大陆出现,手机从模拟时代走进数字时代,2002年CDMA手机在大陆出现,此后3G手机开始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进入21世纪,经济领域很多外来词开始活跃,如WTO、CEPA、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绿色GDP,近几年CPI、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开始频繁出现于媒体报道,成为人们颇为熟悉和关注的经济指标。这一时期DC(数码相机)、DV机(数码摄像机)也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GPS技术日臻成熟,使用日益广泛,在汽车导航、户外运动、手机定位等方面都有应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IC卡”,在这一时期获得广泛应用,如第二代身份证、交通IC卡等。老式的CRT电视、显示器开始被LCD的取代。HDTV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2008年,大陆的有线电视观众已可收看到4套HDTV电视节目,开始体验高品质的视听享受。

从数量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汉语外来词新增的数量约有几千条。其中音译词约有几百条,日借词约有几十条,外来字母词约有1000-2000条,另外专有名词方面也有不少外来词,如法拉利、谷歌,其数量估计有数百条,只是这部分词语一般不被普通语文词典收入,词汇研究者一般也不会专门研究,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不小。

从来源来看,英语来源的外来词在汉语新增外来词中的比例仍旧最多,占绝大多数。日语借词也有一定比例,但数量相对较少,如卡拉OK、新干线、人气、便当、黄金周、过劳死、宅急送、量贩、便利店,其中有些经过港台间接传入大陆,有些则是被大陆地区直接吸收。法语、俄语等来源的外来词数量更少一些,常见的如FIFA(国际足球联合会)、杜马。

有些外来词经港台传入大陆,如卡拉OK、血拼(shopping)、SNG。

从涉及的领域来看,涉及面较广,其中网络、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数量最多。经济、体育、生物、医学领域也不少,经济领域的如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ATM机;体育领域的如蹦极、舍宾、拉力赛、卡丁车、德比大战、NBA;生物领域的如克隆、转基因;医学领域的如B超、MRI、ICU。其他领域也有分布,娱乐休闲领域的如呼啦圈、桑拿、SPA(水疗)、嘻哈(Hip-Hop);影视领域的如威亚(wire)、脱口秀;商业领域的如POS机;餐饮领域的如提拉米苏;气象领域的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服装领域的如莱卡。也有像“酷(cool)”“秀(show)”“PK”一类的日常生活用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汉语外来词的发展中外来字母词的快速增长最具特色。十九世纪末汉语外来字母词开始出现,如1898和1899年出现的“X线”和“X光”现在仍在使用。到改革开放前,汉语外来字母词的数量约有数百个,其中较常用的仅几十个,如α射线、X染色体、维他命A、维生素C。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字母词迅速增长,常用的约有800个,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CPU、GDP、GNP、GATT(关贸总协定)、AIDS、CEO、CD、MBA等几十个外来字母词。90年代初,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外来字母词也进入快速增长期,网络方面出现的字母词如HTML、E-mail、DNS、IT、IP地址、ICQ、ISDN、ADSL,通信方面出现的字母词如GSM、CDMA、GPRS、WAP、3G。其他领域字母词也不断出现,经济类的如WTO、CEPA、CPI;电子类的如CCD;军事类的如TMD、NMD;医药类的如OTC;管理类的如EMBA、MPA。

汉语中还有一类词在造词方式上明显模仿外语词汇的构成方式造词,如马力(horsepower),这类词语被词汇研究者称为仿译词。它们虽然不是典型的外来词,但也常受外来词研究者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汉语里也增加了一些仿译词,如超市(supermarket)、蓝牙(blue tooth)、路演(road show)、猎头(head hunting)。三十年来也有不少改革开放前汉语中就存在的外来词经过若干年的沉寂重新活跃起来,如卡通,改革开放前曾被“动画”取代,随着社会发展,受港台等地影响,卡通的使用又开始频繁起来。随着日式餐馆的增多,日本料理中的刺身、寿司等词语也重新为中国百姓熟悉。

改革开放以来,专有名词方面也出现了不少新外来词,主要是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名等。国际知名品牌方面,汽车类的如法拉利、兰博基尼、雷克萨斯、宾利;服装类的如登喜路、纪梵希、阿玛尼、LV。跨国公司名方面,电子类公司如索尼、诺基亚、三星、LG、英特尔、AMD;零售类公司如家乐福、沃尔玛;餐饮类公司如肯德基、麦当劳;网络公司如雅虎、谷歌。这类外来专有名词虽然一般不被普通词汇研究者纳入研究范畴,也不被普通语文词典收入,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受国人求新、崇洋、尚异心理和企业营销策略影响,国内不少公司名、品牌名也采用类似外来词形式,如海尔(Haier)、TCL、乐百氏(Robust)、纳爱斯(Nice),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如下一些成功的翻译词,让大家一起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

幽默

来自英文 Humor。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 当时,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体。三国时期,有王粲的诗句:哀笑动梁尘,急觞荡幽默。更早有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 但是,古代的“幽默”意为寂静无声,已经少有人用了。 和现代我们说“幽默”,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罗曼蒂克

英文romantic,又称为浪漫,辞典上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雷达

来自英语radar,无线电波探测装置。它号称“千里眼”。看到“雷”这个字,马上会让人想到天边的雷鸣和闪电,突出了一个快字。自然,雷达这种“千里眼”的作用也就让人印象更深了。

托福

译自英语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中国人称为考“托福”。“托福”两字是中国人的一个日常口头语,含有吉利话的意味,考托福,靠托福,不管是托谁的福,学子们希望的就是顺利通过考试。

雪碧

音译自英语Sprite, 原意为妖怪、精灵。作为一种饮料,把它译为“雪碧”可谓是煞费苦心。雪,有寒意;碧,清澈碧蓝。在大夏天,这样的饮料名,听着就想喝。这样的字又何止“一字千金”呢?

波音

音译自英语Boeing, 指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出产的飞机。从英语原意上看不出与声音有关,而译成汉语,“波”、“音”是两种在空中传播的物理现象又暗合快捷之意。波音倒过来是音波,飞机中就有超音波这样的种类。这几层从“波音”两字的字面就能感觉到的含意,想必当时翻译者不会是歪打正着的。

霹雳舞

译自英语breakdance, 原意为破袭节奏之舞,是一种源起美国黑人社会的现代舞,以破坏音乐节奏,违反常规的舞蹈动作并即兴表演为特点。1987年、1988年时也曾在中国都市流行一时。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对此舞都会有印象。其舞姿动作确有霹雳之势。笔者一直以为“霹雳舞”一词为意译,没想到竟是音译。这正说明了“霹雳舞”一词翻译的成功。

可口可乐

音译自英语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英语原意似乎并无深意。音译成汉语后的“可口可乐”却是如此的有意义。这到底是译者有水平,还是汉字汉语太过神奇了呢?

马拉松

音译自英语marathon,为42公里195米距离的赛跑。马拉松,马拉松,意思就是:“即使是马拉着跑也该松软了。”何况是人呢?让人一看到“马拉松”这三个字,就马上感到该项目距离之长,运动强度之大。看来,我们不服祖宗造汉字的精妙是不行的。

迷你裙

译自英语miniskirt,“迷你”为音译,裙为意译。原意为超短裙。翻译为“迷你裙”确实绝妙。既有生活情趣,更是含沙射影,穿超短裙干吗?那是为了“迷你”的。由于mini是英语微型的前缀,后来又出来一系列的“迷你”的东西,如“迷你相机”等。但哪一样也没有“迷你裙”妙。“迷你裙”是“迷你”家族中最先翻译过来的。

的确良

由粤语谐音翻译自英语dacron,一种以醛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纤维。这种原料做的衬衫,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几乎人人都穿。纯白色,穿着很亮很挺,还特别薄。那时的中学生,有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是一种幸福。的确良,的确良,虽然是大白话,但听起来的确凉快。虽然说是由于经济短缺所致,但这种布料如此热销,相信与“的确良”这三个字不无关系。

利眠宁

谐音译自拉丁文librillm,商品名,一种镇静催眠药,也可抗惊厥。就冲这三个字,吃了药你能睡不着吗?

敌杀死

音译自英语deeis,一种杀虫农药。原意似乎并无深意。翻译成汉语居然如此厉害——能把敌手杀死。

维他命

音译自英语vitamin,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族化学物质。维他命,维护维持他的生命。一听就像是一种很要紧的救命药。比另一个名称维生素听起来更有紧迫感。

盖世太保

音译自德语Gestapo,纳粹德国秘密警察及其组织。在一些历史演义和评书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中国古代某某奸臣或权臣有多少个太保,一般都是干儿子,不做好事的恶人居多。而盖世太保正是这样一类杀人不眨眼的魔王。盖世又有不可一世之意,用“盖世太保”称呼纳粹秘密警察,对于并不很了解德国二战那段历史的中国人来说,那是最形象和让人明白不过的了。

蒙太奇

音译自法语montage,指镜头剪辑,电影独有的组合手法。蒙太奇三个汉字放在一起并无意义。但这三个字都会让人产生神秘之感,放在一起就更神秘了。其实许多中国人并不明白电影“蒙太奇”是什么,但对电影导演和演员却有某种崇拜感,也许与蒙太奇这三个字不无关系。

披头士

音译自英语beetle,指甲壳虫乐队及其队员。原意为硬壳虫,因该乐队成员发型如硬壳虫,因而得名。以前看到国内的流行乐队乐手不分男女大都长发披肩,就以为“披头士”一词为意译,没想到竟是音译。那么,到底是汉语译“披头士”在前,乐手们依译词打扮自己,还是国内乐手先“披头”,译者被触动灵感然后译出“披头士”呢?不得而知。不过,倒是乐队成员披着长发,似乎动感的效果就出来了。

嬉皮士

音译自英语hippy,指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不满现实的带颓废色彩的青年。嬉皮士,嬉皮笑脸之士。一群玩世不恭的青年跃然纸上。音译与意译的和谐能达到如此程度,直是令人拍案叫绝。

雅皮士

音译自英语yuppies。雅皮士与嬉皮士是两个时代两种不同的人,雅皮士是指现代美国都市中的年轻专业人员,他们收入多,花钱大方,生活时髦。雅皮士一词翻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一个“雅”字。这个“雅”字把现代都市白领一族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汉字的神奇之处,不然,古人怎会有画龙点睛之说呢?

草根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二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草根”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英文grass roots。“草根”在网络和现实中的解释,可以说很全面的。每一篇都谈到了“草根”,以及对其的来源,英语、汉语的解释,也都承认最早是流行于美国,而后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又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在各领域都有其对应的词语。(草根不是外来词,因为它不是音译,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自己语言翻译的不是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