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聊生是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拼音:mínbùliáoshē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策·秦策四》。
民不聊生成语的造句如下:
1、秦始皇得到了天下,居功自傲,变得荒淫无道,妄求长生不老,信用赵高等奸臣,使得民不聊生,最终失去了人民扶持,刚建力的国家不消百年则亡。
2、在那个刚走出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困境的当年,一个乡镇能考上高中的学生,也实属凤毛麟角。
3、周朝时,广州出现连年灾荒,农业歉收,民不聊生。
4、崇祯八年正月,张献忠攻占凤阳,挖坟明皇陵,同年,清军入寇,劫掠中原,京畿一带民不聊生,千里无鸡鸣。
5、大隋末年,炀帝无道,民不聊生,忍无可忍的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不为一己荣耀,只为天下苍生。
6、崇祯年间,外有强虏鹰扬虎视,内有贪官污吏横行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农民暴动风起云涌。
7、清朝初年承袭明朝数十年弊政,加之改朝换代,数年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天下子民逃散疲病而去大半。
8、满清末年,关东大地一片黑暗,政治腐败,倭贼横行,匪患成灾,民不聊生。
9、杨隆当权后,对内清除异己,对外穷兵黩武,接连对周边少数民族用兵,导致烽火连年、民不聊生。
10、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误国,才俊遭嫉,贪腐当道,百姓民不聊生。
11、他说兴燕大厦是金都城藏污纳垢最严重的地方,慕容世家养着一群疯狗胡乱欺负老百姓,搞得东区民不聊生。
12、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对内穷奢极侈,对外连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农民走投无路,民不聊生之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