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定音解释: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一锤定音,汉语成语,读音yī chuí dìng yīn,意思是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出自《小荷才露尖尖角》。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锤,汉语一级字,读作锤(chuí),形声。从金,垂声。本义指古代重量单位。古称“椎”,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形似瓜,故亦称“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
定(拼音:dì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宀从正,本义是安定、使安定。安定后,意味着不变化,故有固定、稳定、决定、确定、肯定、商定等义。已经确定的,往往是定理、定论、定局。“定”还有预定、约定的意思。
音(拼音:yīn)是汉语常用字,字形始见于春秋金文。音的本义是声音,引申为消息,如音信、佳音。又引申为音节。又指音乐。一说“音”本义为音乐,后泛指一般的声音。
一锤定音的近义词:
1、一槌定音yī chuí dìng yīn解释:见“一锤定音”。出处:《深深的绿巷》:“一张张笑脸,圆的、长的、苦的、甜的,都来请示,都来要求指点迷津。真神,一槌定音,无处不响。”
2、千锤打锣,一锤定声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shēng解释: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出处:李文亢《婚事》:“千锤打锣,一锤定声,最后还是中祥开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