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大全 - 从《说文解字》看天文

从《说文解字》看天文

"天文"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很早。《易·彖 ·贲》中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同样,在《易·系辞上》中也有"仰以观天 文,俯以察地理"的说法。

在古远的时代,人们已注意到了月相变化。在我国出土的距今七、八千年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刻有弯月形的花纹。殷商时代,甲骨文中"月"字已定形,是 用一勾弯月表示的,此正为农历初二、三日所见的新月。

《说文解字》中表示月相变化的字有9个:朔,月一日始苏也。从月,尹声。(《月部》);肭,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肭。从月,内声。 (《月部》) 月出,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书日丙午舳。(《月部》) 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 从月,耍声。周书日哉生霸。(《月部》);朦,月朦胧也。从月,蒙声。(《月部》);胧,朦胧也。从月,龙声。(《月部》);犟,月满也。与日相墼,以朝君也。从月,从 臣。从壬。壬,朝廷也。(《壬部》);晦,月尽也。从日,每声。(《日部》);月兆,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月兆。从月,兆声。(《月部》)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朔 者,月一日始苏。墼者,月满与日相墅似君朝。字 皆从月。月尽之字独从日者,明月尽而日如故也。" "月兆"指阴历每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天气现象中最重要的是《说文?雨部》,雨可以说是其它的基础,古代雨多少决定了人们能否吃上饭,因此,对于雨古人肯定会很关注。雪、雹、雷等都与雨有关,这也算是古代在造字的时候并不是毫无根据。

而《说文?气部》和《说文?云部》中都与雨也有关联,气旋于天,结而为云,云繁则为雨,相结于日,则产生了晕。古代气象变化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于气象观察,古代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此处讨论干支纪年法。首先,天干表示的是"甲、乙、丙、丁"等10个缘由东南西北和中间两个中宫,拿甲子字来说,如甲代表孟东,东在我国古代表示首之意,所以在天干中表示第一的意思;甲字,我们都知道表示古代作战时的盔甲,护甲在古时是先有护头之甲,故而表示一的意思。继而是地支,即"子、丑、寅……"等12个字,地支与中国古代12个太阳有关。

但是《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的,子对应11月,丑对应12月,以此类推,拿子"子"字为例,说文钟中这样解释11月阳气初生,而婴儿刚好符合这一特征,故而为11月,这便是纪月法。

又衍生了12地支与12生肖相结合,如子鼠、丑牛等,当天干与地支结合时,只要带有子的年份就是鼠年,以此推断。天干的起源及其文化附加。

有些学者把文化假说作为天干起源,这些理论中的有些说法过于牵强、内部逻辑存在矛盾。甲至癸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已假借为天干,这从《说文解字》中天干十部的编排就能发现,由于甲骨文时期这十字已用作天干,所以其字形结构的原型缺乏更早的文物实证,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十字皆象形,而十字字形的启发原型尚难定论。

天干地支纪年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时到今日,还在使用。

我们所说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被认为构成我们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许多书中都有关于五行的知识,五行相生相克,用来解释 历史 的更迭,但是五行与天文学其实也是有联系的。

《说文》中金部、木部、水部、火部和土部中认为金属西,木属东,水属北,火属南,土是土地的代表,古时在地上立上长方形物体表示信奉。我们知道五大行星的命名方式就是用金木水火土来命名,西方金,因为金星离地球最近,其色泽也最亮,故而金星,也为"明星";东方木,也被称为"岁星",木星用来纪年,比较准确,而且被称为吉祥的代表;水星体积最小,且靠近太阳,其总在太阳左右摆动,火星光度变化很大,运行形态也复杂,因而水火都代表着不详;古人认为土星每28年运行一周天,与28宿相对应。

五星运行复杂,古人观测时更多的就是为封建服务,《说文》中所蕴含的天文知识,都或多或少的与封建统治和人们生活相关,但不管怎样,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于我们现代天文学的探究有着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