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败涂地的意思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一败涂地(拼音:yī bài tú d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一败涂地原指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后用于溃败的不可收拾。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败涂地”。
成语故事秦末,由于秦朝暴政,各地诸侯起义不断,农民领袖陈胜在大泽乡也发动了起义。这时,沛县县令见局势不稳,看到很多官吏被起义的人民杀死,心里恐慌,担心自己的安全。当时萧何、曹参在县衙当官,他们建议把逃亡在外的刘邦召回来。
县令同意了,并派人去召请刘邦,可是当刘邦的人马来到城下时,县令又怕刘邦回来罢自己的官。因此,县令变了卦,他不但下令关闭城门,不准刘邦进城,还打算杀掉出主意的萧何、曹参等人。萧何、曹参听到消息后,就偷偷逃出城外,投奔刘邦,得到了刘邦的保护。
一败涂地成语寓意:
当一个人能够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了,可以看出失败的程度,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沉重。个人能力不够等主观因素的失败,经历过时间的锻炼,个人的奋起,还是可以东山再起的。
成语告诉人们,外界阻扰的客观因素,只能是天不时地不利,换个时间场合,也会雪耻。故就算“一败涂地”也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