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泰山的四字词语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泰山压顶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泰山其颓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泰山压卵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泰山北斗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不让土壤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稳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泰山盘石 比喻安定稳固。
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山名,在今山东。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安若泰山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泰山磐石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死重泰山 〖解释〗比喻死得光荣。
2. 四字词语5岳指什么的比如东岳秦山五岳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只.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尊,寺、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名列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长约200 千米,主峰玉皇顶,高1 524米 .山峰挺拔峻秀,雄伟壮丽,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长久的历史[编辑本段]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岳”在春秋前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后来把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四岳”.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黄帝远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图不出黄河流域,黄帝是否封岳无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现了四岳是无可置疑的.那时各朝京都虽屡有变迁,均不出晋、陕、豫三省范围,其所封四岳都在黄河流域.春秋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 中国岳山称名始见于《尚书》.《尚书》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五岳.四岳山名见于经书者唯有东岳岱宗.《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始言五岳,而不言为何山.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才对名山大川较翔实可靠地总结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因为夏、商、周的国都都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所以嵩山为中岳,其他四岳各随其方,四渎都在山东.至秦称帝,建都咸阳时则五岳、四渎均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不可胜纪.及秦并天下后,才有了明确规定:自河南省崤山以东为名山五,即嵩山、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大川二,即济水和淮河.” 综上所述,汉之前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周建都于丰、镐,以华山为中岳: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又以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只有东岳泰山和北岳恒山自古未变.至汉武帝时,才正式创立五岳制度,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隋文帝杨坚统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北岳恒山在汉、唐、宋时,皆在山阳的河北曲阳登礼.至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于北京,曲阳之山在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而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阴的山西浑源,恰在京城之北.所以,明代称浑源恒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在曲阳.直到清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才根据礼臣的建议,改招北岳于浑源.。
3. 10个有关于泰山的成语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酺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呼妻父为泰山……今人乃呼岳翁.又有呼妻母为泰水,呼叔伯丈人为列岳.”也有人说,因为泰山上有块巨石叫“丈人峰”,而妻父俗称“丈人”,因此又称泰山.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欧阳修《归田录》:“今人呼妻父为岳公,以泰山有丈人峰.” 泰山北斗 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泰山梁木 《礼·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本来是孔子死前所作歌,后来用以比喻为人敬仰的人去世.又作泰山颓或泰山其颓.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悬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在《为人民服务》中曾引用此典故.泰山压卵 比喻以极强对极弱,弱者必无幸免.又称泰山压顶.挟山超海 “挟太山以超北海”的缩写语,比喻非常困难或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太山”即泰山) 一叶蔽(障)目,不见泰山 比喻被小的东西所蒙蔽,看不到全部或整体.语出《鶡冠子·天则》“夫耳之主聪,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太山即泰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上泰山之巅放眼远眺,天下的事物都变得很渺小了.比喻登高望远可以使眼界开阔.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太山即泰山,东山即峄山) 泰山不让土壤 李斯《谏逐客令》:“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正因为泰山能够不拒绝任何细小的土石颗粒,它才能那么高大.比喻为人处世要谦虚好学、团结、宽容.又称泰山不让砾石或泰山不让(太山即泰山).安(稳)如泰山形容安稳牢固,像泰山一样不可动摇.有眼不识泰山 比喻只看表面现象而没认清对方的社会地位高或低估了对方的能力、本领.常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客气话.蚂蚁搬泰山 俗语,比喻人多力量大,只要齐心合力,就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泰山石敢当 一说“泰山石,敢当(挡)”任何妖邪,意即泰山石能镇妖避邪;一说“泰山,石敢当”(人名)能捉妖辟邪.民间传说,石敢是泰山一樵夫,有一身好武艺和浩然正气,侠肝义胆,见义勇为,能助民众捉妖辟邪,老百姓非常敬慕他,尊为“石敢当”.后人将“泰山石敢当”刻在石头上,再将刻石垒在房墙上,以求镇妖避邪.泰山北斗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