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淮南”之三:蓝色
从太空俯瞰地球,那是一片深邃飘渺的蔚蓝色。这个蓝色星球的生命起源在哪里?1962年发现、1979年命名为“淮南生物群”及其主要组成部分——“淮南虫”,在人类起源和地质构造方面引起全球关注。1984年莫斯科国际地质大会,将“淮南虫”定名为“地球上的生命鼻祖”,八公山则被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这个发现把达尔文《物种起源》关于生命起源不足6亿年的提法向前推进了2亿多年。
淮南,生命的蓝色最初闪现的地方。
数亿年前,当地球上别的地方还是一片死寂时,这里已是生命在蠕动、爬行的气象万千的状貌。这些古生物化石群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它东端分布于上窑山,淮南的古生物化石群的年代分布较为完整,不同的地质年代里几乎都有生命躯体的遗留。如果你到上窑山中的龙骨山,就会发现那里有数亿年前新生代的肿骨鹿、剑齿虎、飞鸟与爬鼠等较为高等的动物的骨骼化石;再到九里桥,这里有最早的寒武纪的须腕类、环节类、三叶虫等更为原始的动物体化石群,和在西部深山八公山里同类化石遥相呼应。这后一批远古生命化石在世界各地尚无同类可比,国家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它们命名为“淮南虫”化石,并获得莫斯科国际地质大会的公认。
随着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来到古老的八公山下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对“淮南生物群”的新一轮研究高潮已经形成。
“淮南生物群”或称“淮南古生物化石群”是由合肥工业大学郑文武教授于1962年发现的,1979年被专家命名的,“淮南生物群”的产生层位在八公山新元古界刘老碑组和九里桥组,它由宏观藻类、蠕虫类、分类未定的生物碳化膜化石等组成,以蠕虫类即“淮南虫”的发现意义最为重大。在7.4亿年以前形成的地层中发现此类生物化石群,意味着后生动物实体化石记录向前推移了近2亿年,为科学家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规律等重大生命科学前沿问题,提供了直接的科学依据。澳大利亚著名古生物学家格莱斯纳尔教授指出:“这一发现及其研究及成果,标志着晚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生物地质学在一些意义重大而又十分困难的问题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后生动物即多细胞动物的出现,是生命演化中的第三个重大事件。据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主任严家平教授介绍,生命演化中的第一次突破,是有生命的物质出现。这是些圆形或丝状的细菌与蓝藻,距今已有35亿年,其化石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岩石中被发现。生命演化中的第二个重大事件,是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中国科学在24亿至25亿年前形成的地层中,发现了真核生物化石的存在。而多细胞生物的化石,过去曾在澳大利亚埃迪卡拉5.4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淮南虫”所在的岩层结构,是在7.4亿年以前已经形成,因此国际古生物学界有充分的依据认定,“淮南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化石。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教授钱守荣先生阐述了“淮南虫”与人类的逻辑关系。钱守荣说,人类是三胚层细胞结构生物。五脏六腑为内层,肌肉、血管为中层,皮肤毛发为外层;“淮南虫”也是三胚层细胞结构生物,只不过至为简单。从细胞学的角度来说,“淮南虫”与人类的发育有相同之处。在“淮南虫”出现之后,动物逐渐从无脊椎形态进化为有脊椎形态。先是在海里生长,后来爬上了岸。在大约6000万年以前,又从卵生动物逐步演变为哺乳动物,最后沿着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这条线进化为现代人。在莫斯科国际地质学大会上,科学家基于对“淮南虫”在生命进程中重要历史地位的肯定,将八公山定名为“蓝色星球的生命摇篮”,将“淮南虫”定名为“蓝色星球的生命鼻祖”。 以“淮南虫”为主要成份的“淮南古生物化石群”是上天遗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在八公山地区,除“古生物化石群”而外,还发现有5亿年前的动物及爬迹化石,发现具有国际和国内大区域地层对比意义的典型地质剖面,发现了具有石材特征的岩溶地貌与独特的河流侵蚀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国际上对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实施有效保护的通行做法,是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风景区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44座名山大川之一,为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和进一步发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八公山,生命的起源之山。它不仅因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而得名,更是在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和丰富的地质内涵而闻名于世。为保护这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淮南市委、市政府,还有合肥工业大学郑文武、徐嘉炜教授和安徽理工大学资环系众多的老专家们,跑省进京,废寝忘食,700多个斗转星移,“淮南八公山主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申请国家批准了,“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了,6000余件岩石和古生物化石标本与游客见面了……
地质遗迹、地质景观以科普的形式和大众的语言向游人展示,丰富着八公山地质公园的内容。在一部记载古老八公山地质历史的长卷中,人们清淅地看到一层层斜列的沉积岩层,如同一部部斜列的书本,记载着地球沧恋变桑田的轨迹。把“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成一流的地质公园——为了打响“八公山”品牌,树立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大概念,淮南市政府作出了这一决定。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与八公山区政府紧密配合,补充新的内容,“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材料得以完善……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淮南虫”地质遗迹保护方案》于2007年10月出台,市国土资源局对园内各主要景点及周边地区划定了禁采区,取缔所有采矿活动;加快了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环境进行了初步治理;“淮南虫化石”地质遗迹周围建成轻钢汉瓦结构的参观保护廊,下设了排水沟,科学的保护措施,使这一国宝级的化石遗迹日益展现出自己应有的科学、旅游价值……
近年来,淮南市及八公山区充分利用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淝水之战古战场的知名度,努力将八公山建成“生命山、生态山、文化山、文明山”,斥巨资对八公山进行保护性建设,不仅吸引了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勘察研究,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幽览胜,从而扯动了消费,刺激了经济发展。可以相信,八公山这座历史名山,一定能够在淮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上发挥更大的名山效应。
蓝色,是这个星球美丽的外衣,生命的蓝光最初闪现在淮南。淮南,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舜,曾在此躬耕,“舜耕山”因此得名;禹在此治理淮水,“淮河第一峡”的峡山口建有禹王亭以作追思。汉初,设置淮南国。“淮南”之名即从此出。汉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鸿篇巨制《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述了二十四节气,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历法参照。此外,还记载了嫦娥奔月、女蜗补天、后羿射日等众多流传不衰的成语、典故和神话、传说。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八公山风景区,峰峦起伏,云蒸霞蔚,苍翠含烟,一步一景。南塘,留下了宋太祖赵匡胤旌旗蔽日、战马驰骋的刀光剑影。忘情谷,勾画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画廊。“淝水之战”,诞生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著名成语故事。八公山旅游区以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已成为国内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积淀,无不显示出淮南是块文明的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