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大全 - 三思而后行与三行而后思

三思而后行与三行而后思

中国有句古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叫:“三思而后行”。出处是《论语·公治长》,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后行,是一种做事风格,从思和行的先后顺序来看,是思考在前,行动在后,提醒人们要在充分的、周全的思考之后再去行动。

可是,从古至今,人们似乎都太过于重视“思”的重要性,以至于做很多事情时,都有些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磨磨唧唧的味道……

所以,子曰:“再,斯可矣”

意思是,做一件事,不用想了又想,想了再想,反反复复的想来想去。再(两次)即可。

我想,也许可以用“三行而后思”来平衡“三思而后行”的,这种“度”的失衡。

改变了思和行的先后顺序,不是完全抛弃“思”的过程,而是重视“行”的意义——“干起来再说”“先完成,再完美”。把“思”调整为反思和总结。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真的不用想太多,而且,有时候,似乎行动之前的思考越多,阻碍越多,恐惧越多。

我想起自己学游泳的经历

那会儿,教练告诉了我基本的自救方式和练习方法后,就让我下水去感觉,去练习,可是,我是很害怕下水的,我总认为,要把所有的陆上练习都做会了,才能下水,我得做到万无一失。于是,我就反反复复的问教练,呼吸的细节,动作的细节,自救的细节。然后自己在岸上琢磨,迟迟不敢下水。直到教练跟我说“这些细节和技术我告诉你一百遍,你也未必能学会,你得自己下水去试,去练,做几次你就会了”

后来,我尝试着下了水,没想到,我就只是按照教练告诉我的动作做了一次,我就学会了自救的动作,那种平衡感,是教练无法用语言传递给我的。而我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到的那种懂了,会了的感觉,也是无法用语言传递给别人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三行而后思”胜于“三思而后行”。可以概括的说,大部分技能的学习,都要行在先,思在后。

我还想到一件事。

2018年,我和几个朋友同时开始了心理咨询师学习。那会儿大家都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案例模拟和个人成长。到了2019年,我和其中两个朋友已经开始在线下开始咨询师的工作了,而另一个朋友,却迟迟没有接来访者,她自己的话是“自己现在的能力还不够,我还要再多学一点东西”“我准备的还不充分,再等等”。到今年,我和另两个朋友,已经接了不少来访者,在接案例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也积累了不少的实战经验,咨询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那个迟迟不肯开始的朋友,还在准备着。

我在想,这种时候,是不是也该“三行而后思”呢?也许,当我们掌握了某项技能的最少必要条件之后,就可以开始行动了。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历的是,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遇到问题,再去解决。就是这样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能力才会一点一点的提升,经验才会一点一点的丰富。

而在逐渐变厉害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 ——“行”,即开始去做!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祖祖辈辈下来,父母会给孩子无以计数的叮嘱,提醒和建议,可是真正教会孩子的,都是一件件具体的事。孩子是在不断收获好处和遭遇困境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行为,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的。智慧和技能,也是在不断做的过程中增加的。

所以,从“思”和“行”的意义上看,“行”,更重要,更需前置。

说到底,思考和行动,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缺一不可。而我们要做的是平衡思考和行动的配比,在不同的情境中,有弹性的处理思和行的先后顺序以及分量。将“三思而后行”和“三行而后思”结合到一起,边行动边思考,边行动边总结,也许这才是成长和成功的完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