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开诚布公”的原义是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开诚布公”。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刘备生前,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大业;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先主遗命,辅佐刘禅,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终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在与别人交往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一个人如果经常欺骗别人,那他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情。只有在交往中真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对方,就同样能够获得别人对你的真诚。
学成语的意义和价值
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道理、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来源广泛,或为传世经典、或为巨著名作、或为历史故事、或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语,其字里有话,话外有音,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汉语的精髓,中华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