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犬吠日”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的《河东先生集》,在一篇名为《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文章中,柳宗元写道:“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虽然才情绝佳的柳宗元没有像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等诗人那样,与蜀中的美女诗人薛涛眉目传情、以诗唱合,但他对蜀中的地理和气候还是有所耳闻。蜀中乃盆地,地势低洼,天气潮湿,常常多雾多阴多雨。当难得一见的太阳偶尔穿破云层,像个金色的圆盘挂在蜀地的上空时,那些深身潮湿、躲在草垛或屋檐下的四川土狗就开始大惊小怪了。狗想,咱们蜀地的天空历来都是灰蒙蒙的,天宇就像一顶灰色的帐篷,时不时还淅淅沥沥地落下雨来,今天天空何以出现一个圆圆的金灿灿的东西?这到底是天空出了毛病,还是我们的眼睛出了毛病?
蜀中的土狗们睁着茫然而惊异的双眼仰望天空,神情中有五分紧张、三分惊异和两分搞不懂,山梁上的狗先叫,然后是村落和低洼处的狗齐声高吠,“汪汪”的犬吠声在盆地中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构成古代蜀地奇特的景观。
尽管狗的叫声蔚为壮观,但“蜀犬吠日”这个成语无疑是贬意的。它从自然界的这一事明出发,讥讽了蜀地的自我封闭、少见多怪、目光短浅、不开化等陋习,是有点类似于“坐井观天”和“吴牛喘月”。“吴牛喘月”跟随“蜀犬吠日”是具有相似意境的两个成语,传说江淮一带气候炎热,夜晚卧在草边、树下的水牛抬头望见月亮,就以为太阳出来了,脑子里感到热辣辣的阳光辐射下来,怕热的吴牛就本能地喘起气来。大诗人李白《丁督护歌》云:“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