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这个是非常有名的礼贤下士的故事,基本上妇孺皆知。
七步成诗——曹植
曹家三父子——曹操,曹植,曹丕,三个人都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其中曹植后世的名声更大,“七步成诗”讲的是曹操死后,曹丕害怕自己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与他争权,所以找个机会要为难曹植,限令他七步之内做成一诗,后来延伸为一个成语,用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
神机妙算——诸葛亮
好像没什么典故,一般神机妙算都用来形容智谋无穷,历史上不只是“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比如刘基,大家也爱用神机妙算来形容他。
乐不思蜀——刘禅
《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司马文王(司马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指鹿为马——赵高
《史记 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三让徐州——陶谦
探囊取物——张飞
《三国演义》第五回:“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害群之马——李亨
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奇怪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舌战群雄——诸葛亮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前去江东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或许有意或许无心,诸葛亮在谒见孙权之前遇见一帮子不愿意联合抗曹的江东巨儒,读书人见面嘛,泡沫星子横飞,诸葛亮智慧过人,将尔等一一说败,这就是“舌战群雄”,也做“舌战群儒”。详情请参照《三国演义》
以上是我的个人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愿能给你帮助。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