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三落四是个成语,有关它的介绍如下:
拼音:diū sān là sì
释义:指人粗心大意,丢失了应该注意或携带的某些物品或事物,形容不细心或不专注。
出处:明·杨慎《上京赋》:“若谩州言耳,是时诸将,则扚嘴笑,掷地拍肚,拿心里找角。比氏密绷学,何磨丢三落四?”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粗心、不细心。
近义词:丢三落四、马虎、草率、粗心、大意、失误
反义词:细心、小心、专注、谨慎
例句:
1、他经常丢三落四,上课常常忘记带书。
2由于他丢三落四,常常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3、对于重要事情,我们不能丢三落四,一定要细心对待。
4、他这种丢三落四的毛病,得改改,否则会惹出麻烦。
来源:
"丢三落四"一词源于明代杨慎的《上京赋》,原指将领听说即将上京就要留下,便心急如焚地四下找人看去哪里就进京,忘记了值得注意的事情,故形成“丢三落四”的意义。它寓意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丢失了重要的细节或物品。
“丢三落四”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丢三落四的人。这类人做事不注重细节,总是出现一些差池和疏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麻烦。在工作中,丢三落四的人常常会导致重要文档的遗失,或者错过重要的会议和约定。
在学习中,丢三落四的学生可能遗忘了作业的完成时间,或者忘记了带上考试需要的物品。对于这些人来说,重要的是养成细心、认真和专注的习惯,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责任感,从而避免丢三落四的情况发生。
然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丢三落四"这个成语。在某些情境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不拘小节,不拘束礼节的特点。这种灵活的用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理解和应用。